9月11日
組織參加2017年第20屆國際自由鍛大會(IFM2017)
2017年9月11日,第二十屆國際自由鍛會議在奧地利格拉茨會議中心(Congress Graz)召開。會議由奧地利冶金與材料學會(ASMET)主辦,吸引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83名代表參會,內容包含世界各國鍛造行業的發展情況、新型鍛造材料、先進的鍛造設備、質量管理及鍛造分析模擬等。此次會議上,中國正式加入該會議組織機構,并獲得第二十一屆國際自由鍛大會主辦權。會議決定,將于2020年在中國成都舉辦國際自由鍛大會。
9月11日上午八點五十,大會正式開始。首先,由來自奧鋼聯集團的Robert Bauer發表了題為Open die forging activities in the Voestalpine special steel diviion的報告。作為全球著名的鋼鐵冶煉企業,奧鋼聯創立于1938年,在全球有500多家子公司,主要生產普通鋼、特種鋼、工程鋼及型鋼。特鋼產品主要用于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航空、鐵路及汽車工業。特種鋼部門下屬有三家子公司涉足自由鍛行業,分別是位于奧地利的Bohler Edelstahl,位于德國的Buderus Edelstahl和位于巴西的Villares Metals。Mr. Bauer在報告中主要從設備、科技以及公司典型產品做了講解。
接下來,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德國、意大利、英國、北美和南美的代表分別作了各自國家及地區的行業報告。
日本神戶鋼鐵公司的Osamu Matsumoto介紹了日本自由鍛行業自上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IFM會議至今這三年的發展。主要包括新科技對產品質量提升、費用降低、產能擴大和效率等方面的影響,同時還提到了煉鋼、鍛造、熱處理和檢測這些過程中涉及到的新設備、新產品和新科技。
韓國斗山集團的Joonghe OH介紹了韓國自由鍛行業的發展。他提到,像許多國家一樣,韓國在21世紀初世界經濟繁榮增長時期對行業進行了大量、密集的投資,但是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開始,韓國鍛造業受不平衡的供需關系影響迅速降溫。雖然經濟危機爆發至今已近十年,但目前的市場狀況依舊疲軟,增長乏力,企業面臨財務困難、重組等問題。
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先生作了中國鍛造業發展的報告。報告包含了中國電力、機械制造業、造船業、冶金業和其他相關行業的情況。他表示,大鍛件生產能力是一個國家制造業能力的衡量標準之一!經過近70年特別是近30年的發展,我國大鍛件生產取得了重大進步!我們已經擁有了萬噸級以上液壓機25臺,幾乎是其他國家總和的1/2。從2006年起,中國鍛壓協會就在爭取話語權和自己在國際上應有的地位,積極推動中國大鍛件行業進入世界大鍛件行業,希望得到世界大鍛件行業的尊重和重視,更希望通過世界大鍛件行業能得到包括國內外用戶的信任和認可!直到去年,組委會才同意接納我們旁聽組織委員會的會議,并允許陳訴申辦會議。參加這個會議,真的會有很多的新的工藝技術值得我們了解,這個會議是目前自由鍛、大鍛件行業發表技術報告和市場論文最集中和最多的一個場所和平臺!是一個尋找思路,開闊眼界最為重要的,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場所!
今天,這個機會終于到來了,中國大鍛件行業從這一天開始得到認可,盡管來得晚了許多,但我們還是值得慶賀!這將開啟中國大鍛件的新篇章!在慶賀的同時,我們必須感謝那些為中國大鍛件行業走向國際而做出貢獻的同仁們,他們從2006年起,從未間斷過參與和努力!他們的貢獻,我們必須記住!謝謝他們!我們也需要同時感謝那些支持和幫助過我們的國際同行,因為他們是真正懂得我們的善良的有識之士!
印度代表Mr.Sandeep Goel提到,印度經濟自2014年以來增長顯著,受益于印度政府提出的“Made in India”倡議,印度制造業能力有所提升。意大利代表介紹了意大利經濟發展和鍛造業的情況,他在報告中展出的意大利最大的壓機,10萬噸壓機令參會代表印象深刻。
英國謝菲爾德鍛造廠的Mr. Honeyman介紹了英國的情況,也提到了謝菲爾德鍛造廠在企業轉型、成本降低、投資、研發等方面的成果,受益于軍工業的訂單增加,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來自美國的Mr. Kamnikar指出,自2014年以來,北美地區的發展不容樂觀、企業訂單量和裝船量逐年下降,目前處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最低點。而且,鍛造業前景依舊不明朗。
來自巴西Mr. Graciano介紹了南美鍛造業的概況。他指出,南美鍛造業對世界市場的影響較小,大部分企業位于巴西境內,很多投資是在近八年內完成的。
國家報告結束以后,緊接著就是兩天半的分論壇報告,報告內容也更加偏向技術性、專業性,與會代表均表示收獲頗豐。14號,代表又趕赴德國,參觀了Buderus Edelstahl,對方企業的先進技術,高質量產品、重資引進的西門子環保設備以及優異的盈利能力給國內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參觀結束后,參會代表與外方交換名片,期待以后有所合作。
關于國際自由鍛會議
國際自由鍛會議每三年舉辦一屆,迄今為止已成功召開十九屆,是全球鍛造行業極具影響力的會議之一。第二十屆會議由奧地利冶金與材料學會(ASMET)主辦,將于2017年9月11日~14日在奧地利格拉茨會議中心(Congress Graz)召開,會議將介紹世界各國鍛造行業的發展情況、新型鍛造材料、先進的鍛造設備、質量管理及鍛造分析模擬等方面。大會組委會安排了三家參觀企業,分別為Saarschmiede GmbH、Freiformschmiede Germany、Buderus Edelstahl GmbH Germany。本屆會議共有100余篇行業報告,其中中國鍛壓協會組織提交的30余篇報告基本被全部錄取。
本次會議全部演講題目如下:
綜合報告:
1. Voestalpine特鋼部的自由鍛- Robert BAUER (voestalpine High Performance Metals GmbH);
2.特鋼鍛造的革新,熔煉與粉末冶金- Benedikt BLITZ (SMR Premium GmbH);
3. 發電設備用含9-12%Cr不銹鋼的冶煉和鑄造技術-Harald HOLZGRUBER (INTECO melting and casting technologies GmbH);
4.發電行業鍛件應用和面臨的挑戰- Michael MANNING (Finkl Steel);
5.認識鋼錠中的微觀偏析- Ed PICKERIN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國家報告:
1. 日本大鍛件當前趨勢與發展- Osamu Matsumoto (KOBE STEEL);
2. 韓國自由鍛市場與工業展望- Joonghe OH (Doosan);
3. 中國大鍛件行業-Zhang Jin (Confederation of Chinese Metalforming Industry);
4. 印度自由鍛行業- 印度情況-Sandeep GOEL (VP, Bharat Forge Ltd., Pune, India);
5.自2014年以來,VDEH主要成員國奧地利、德國、瑞典和瑞士自由鍛發展情況- Dieter BOKELMANN (Saarschmiede GmbH);
6.意大利市場與工業展望- Mario GUSSAGO (Fomec);
7. 英國鍛造業發展情況- Graham HONEYMAN (Sheffield Forgemasters International Ltd);
8. 北美自由鍛發生的變化- Michael A. KAMNIKAR (North America Forgemasters)
9. 南美鍛造工業- Gerson GRACIANO (Villares Metals)。
新型鍛造材料:
1.發電機轉子用低Ni的NiCrMoV鋼的發展- Keita Kawano (Japan Casting & Forging Corporation);
2.大型 FX550含Ni鋼燃氣輪機盤鍛件的試生產- Naoya Sato (Hitachi Metals Ltd.);
3. 高效率電站設備用高抗蠕變MARBN鋼的開發- Ernst PLESIUTSCHNIG (Bohler Edelstahl GmbH);
4. 應用于USC電站設備的適應于700℃ 溫度下使用的617合金轉子的開發-Nie Yihong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5.利用有限元分析對雙相不銹鋼鍛件最大壁厚進行評估-Junichi HIRABAYASHI (Pacific steel mfg co., Ltd);
6.材料制造技術發展與乏核燃料運輸容器焊桿發展- Kuk-Cheol KIM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7. 地熱發電用2%CrMoV鋼轉子鍛件的開發-Yasuji TOYOOKA ((Japan Casting & Forging Corporation);
8. 新型Ni基高合金鋼在次固溶線以下鍛造的再結晶特性研究- Takashi NISHIMOTO (Daido Steel Co., Ltd R&D Center);
9. 低熱膨脹合金大鍛件的開發- TOSHIHIRO UEHARA (Hitachi Metals Ltd.);
10.具有高的高溫強度和熱加工能力的可加工 Co-Ni-Al-W-Cr 合金"COWALOY"的開發與制造-Yoshihiko KOYANAGI (Daido Steel Co.)
11.10噸級Ni基LTES700R高合金鋼A-USC透平機轉子的生產和評估- RYOJI TANAKA (The Japan Steel Works, Ltd);
12. USC蒸汽透平機轉子鍛件的新材料和制造工藝發展-Bernhard DONTH (Saarschmiede GmbH);
13. 雙相不銹鋼熱鍛加工圖標的應用-Jaeyeol JEON (Casting & Forging BG,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s);
14.高強鋼可逆回火脆化研究-Horst Cerlak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s, Joining and Forming, 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5. 鍛造溫度對AISI410工程鋼機械性能的影響- Paulo Augusto MORAIS DE OLIVEIRA (Villares Metals);
16.超聲衰減是中碳鋼鍛件微觀結構的一個特性- Sabrina MENGARONI (Forging Division of Acciai Speciali Terni S.p.A);
17. 固-液段對SKD61材料超高溫鍛造下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的影響-Guo Yifeng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8. 600合金制造大型盤件和環件的實踐-Estelle BAUMBACH (Saarschmiede GmbH);
19. 一種生產高質量特殊鋼的鍛熔新方法-Xu Bin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 利用環鑄坯通過熱環軋工藝生產大型環件的研究-Chen Huiq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業產品
1.擠壓工業用擠壓筒和芯棒制造與材料- Günter ZEILER (Bohler Edelstahl GmbH);
2. 海洋機械用高強和高韌性鋼的制造- Hyun-jin LEE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3. 電站用復合鍛造主停止閥體/控制閥體的制造與性能- Masakazu KOSHINO (Pacific steel mfg co., Ltd);
4.火車軸集成單元- MAURO BALDASSI (Danieli);
5. 提升火力發電效率的高中壓汽輪機轉子發展- Koichi Takasawa (Muroran Plant, The Japan Steel Works, Ltd)
6.125MN雙柱自由鍛液壓機的開發-Wang Lingling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Group Co, Ltd);
7. CAP1400 RPV整體接管段開發- Wang Baozhong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8. IFM 2017 –CHW鍛造的進步和成長-Mukul Chaudhry (CHW FORGE PRIVATE LIMITED);
9. CAP主管道近凈鍛造成形技術研究- Liu Ying (Tianjin Heavy Industries R&D Center);
10.汽車工業用沖壓和壓鑄用高性能模具鋼發展- Jaesuk JEONG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11. 新一代康疲勞曲軸- Roberto ELVIRO (R&D senior researcher at Sidenor);
12. 大型高強度中間軸的制造工藝和機械性能- Keisuke OGATA (KOBE STEEL Ltd);
13.熔渣流動性預測系統的發展及其在沖天爐上的應用-Gerhard EPP (Ellwood Crankshaft Group)。
鍛造工業最新發展
1. 韓國最強自由鍛企業的規劃與實施- In-Soo Lee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2.SMX液壓徑向鍛造機的最新發展-Frederik Knauf (SMS Group GmbH);
3. 世界首臺最大輾環機將落戶山東IRAETA公司- Ren Xiufeng (Shandong Iraeta Heavy Industry Co. Ltd)。
新型先進生產技術
1. 熱處理對石油化工用UNSN06625輾環件微觀結構、機械性能和耐久性的影響-Giordano Camicia (Siderforgerossi Group S.p.A);
2.余熱淬火和感應加熱-一種新的高效工藝技術-Frank Hippenstiel (BGH Edelstahl Siegen GmbH);
3壓力容器鋼鍛件嚴格的焊后熱處理(PWHT)潛在的有害因素-Anirudh Shastry (L&T Special Steels and Heavy Forgings Pvt Ltd.);
4.超級現代淬火系統的建立和大鍛件冷卻速度研究-Venkataramana Tentu (Larsen and toubro special steels and heavy forgings Pvt Ltd);
5. 關于鍛造白口鑄鐵軋輥的中間 熱處理-Wataru Yamada (Pacific Steel Mfg Co. Ltd);
6. 臺車加熱爐用蓄熱式燃燒系統- Erwin Tschapowetz (Andritz Maerz);
7. 使用多層耐火材料和各種傳感器以改善真空澆注鋼錠的質量-Yuta SHINKAI (KOBE STEEL);
8. 大型鍛鋼錠的微觀純凈度-對鑄鋼錠參數的影響-Florian SCHNELLER (Breitenfield Edelstahl AG);
9. 先進澆鑄系統-一種新型高性能鋼錠鑄造系統的開發、設計和運行經驗- Christian REDL (INTECO melting and casting technologies GmbH);
10. 一種新穎的大型鍛件制造工藝: 疊加(鍛熔)鍛造-Sun Mingyue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1. 來自于重型重熔鋼錠的Ni基鋼鍛件-Nikolaus BLAES (Saarschmiede GmbH);
12.大型鋼錠和金屬材料疊加(鍛熔)制造技術ESR工藝:實踐經驗和展望- Lev MEDOVAR (E.O. Paton Electric Welding Institute of National Academy Science of Ukraine);
13. 驚奇的ESR –進一步優化和尺寸增大技術戰略-Matthias KNABL (INTECO melting and casting technologies GmbH);
14.ESR工藝過程中的氮注入方式發展- Yuta SEKI (The Japan Steel Works);
15.ELLWOOD公司大型低澆鋼錠的開發、應用和成果- Bjorn GABRIELSSON (Ellwood Group, Inc);
16. 低頻融煉電源在大型電渣純熔鋼錠生產中的應用-Craig MILLER (Consarc Corporation);
17.安全要求苛刻鍛件和結構件生產可以使用空心鋼錠-Michael BLACKMORE (Sheffield Forgemasters International Ltd);
18. Ø1000等級大直徑圓形鋼坯的生產和利用大圓形鋼坯進行高效鍛造技術的開發- HiSang CHANG (Taewoong Korea);
19. 高強鋼制造中氫脆的消除技術- Matthew Draper (General Dynamics);
20.IFM會議(1954-2017)主要議題的當代趨勢和結論-Dieter BOKELMANN (Saarschmiede GmbH);
21. 鍛造中的尺寸控制: 3D激光測量系統-Connor Chesman (Sheffield Forgemasters International Ltd);
22. 優化鍛造工藝程序,防止固化發生- Akihiro SATO (KOBE STEEL);
23.更換核電設備用大型鍛件的制造技術發展- DONG KWON KIM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24. 基于雙行成程機構的新型徑向鍛造設備驅動系統- Martin Auer (GFM GmbH);
25. 大鍛件罪行砂輪切割和磨削技術-Norbert ASAMER (Braun GmbH);
26. 新型四錘頭鍛造裝置(FDFD)和自由鍛造技術- Sergey KURALEKH (Lazorkin-Engineering LLC);
27. 一種新型的預測大鍛件壁厚特性變化的試驗方法-Jared KITCHEN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8. 有650噸鋼錠鍛造生產整體低壓轉子軸的制造與發展-Duk-Yong SONG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29.冷作模具鋼生產車間的四錘頭鍛造裝置鍛造與傳統自由鍛工藝的比較- Roberto Tiburcio Frota Junior (Villares Metals);
30. 鐓粗中鋼錠端部不流動區的變形-Ren Yunlai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31. 大型船用曲拐多錘頭鍛造工藝- Ren Yunlai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32. 鍛造工藝中的數字集成技術-Celalettin KARADOGAN (Institut fur Umformtechnik, Universitat Stuttgart);
33. 大鍛件生產工藝質量控制-Li JIngguo (Handan Zishan Special Steel Group);
34. 自由鍛企業的關鍵技術和智能化制造技術發展研究-Qi Zuoyu (Shanghai Electric Casting & Forging Co. Ltd)
數字化分析和模擬
1.鍛造壓力機焊接幾家抗疲勞性能的改善- ROBERTO BONORA (Danieli);
2. 電渣快速重熔(ESRR)工藝的全流程3D模擬-Wu Menghuai (Montanuniversitat Leoben);
3.漸進成形件的虛擬實踐增值-Ingo NAUBAUER (Simufact engineering);
4.輾環微觀結構和損害模型- Gideon SCHWICH (Institute of Metal Forming);
5.核級16LN奧氏體不銹鋼模擬微觀組織預測-Li Jingda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6. 利用強大的3D人機械流體/結構數字化模型對鍛鋼錠鑄造工藝的模擬- Olivier JAOUEN (TRANSVALOR S.A.);
7. 集成鍛造和壽命-航天部件計算機模擬模擬-針對不同制造基地發展國際采購服務-Stefan TRABESINGER (SinusPro GmbH);
8. 增加鋼鐵制造能力-對大型鋼錠進行凝固模擬- Tsuyoshi IKENO (Pacific Steel Mfg Co, Ltd);
9. 環件輪件模擬的工業應用-Sergey STEBUNOV (QuantorForm Ltd.);
10. 多道鍛造中消除夾雜因素的研究- Kengo MOURI (R&D JCFC);
環境保護
1.500噸鍛造加熱爐-Masateru KISHINOUE (JCFC);
2.大鍛件生產用加熱爐和蓄熱式燃燒系統的最新發展-Justin DIZK (Fives North American Combustion)。
實驗和質量管理
1. 激光檢測用于大鍛件尺寸檢查和不確定性評估-Takahiro Ohya (The Japan Steel Works Ltd.);
2. 微觀純凈度檢測: 基于熱作模具鋼的研究- Wolfgang SCHUETZENHOEFER (Boehler Edelstahl GmbH);
3. 先進UT系統用于鍛造轉子和渦輪盤檢測- Hiroshi Okabe (Japan Casting & Forging Corporation);
4. 基于磁粉探傷基礎上的17-4PH不銹鋼殘留奧氏體測試和磁性反應- Marius SAICUIC (Patriot Forge);
5. 自由鍛鍛造形狀評估發展-Takuya Hamai (DAIDO STEEL CO, LTD);
6. 超聲可計算X先斷層攝影技術推動鍛件超聲探傷檢查的邊界擴展-Johannes Vrana (Vrana GmbH - NDE Consulting and Solutions);
7.轉子鍛件用自動外圍UT系統的發展與實際應用- Jaeseok Park (Doosan);
8. 利用成相技術實踐無接觸測量系統的發展- Shingo Seki (Mitsubishi Nagasaki Machinery Mfg Co, Ltd);
9. 感應和傳導熱成像: 適合于鍛造生產的新的表面檢查方式-Johannes Vrana (Vrana GmbH)
10. 高性能鍛件自動超聲檢測系統-Ulrike Fau (Areva GmbH)。
工廠規劃和設備選型
1. 北美大鍛件行業90MN自由鍛液壓機的投資與運行-Michael Kamnikar (NORTH AMERICAN FORGEMASTERS);
2. 在CELSA“Huta Ostrowiec”公司翻新軋輥的革新技術-Anna Staniek (CELSA "Huta Ostrowiec" POLAND);
3.突出的ESR溫度分布技術- Ulrich BIEBRICHER (ALD Vacuum Technologies);
4. 鍛造壓力機需要的動力-Andreas Prosswimmer (Oilgear Towler GmbH)
5.鍛造壓力機設計的精細化- Roberto BONORA (Danieli);
6. 鍛造工業自動鍛造和3D可視化技術-Jan KOTRCH (ZDAS, a.s.);
7. 鍛件高級端不部除磷- Gregor Przybylla (SGGT Hydraulik GmbH);
8.現代自由鍛壓力機工藝鍛造模具的解決方案- Roberto BONORA (Danieli);
9. VID – 精煉的柔性化和冶煉車間的集成化-Andreas EICH (ALD Vacuum Technologies);
10. 節能:鍛造壓力機新型驅動原理-Uwe Konnerth (Schuler Pressen GmbH)。
9月17-22日
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
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于2017年9月17-22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勝利召開。本屆大會共有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名鍛造企業決策人員參加。國外代表近300人,國內(含臺灣地區)代表近300人。
參加本屆大會的嘉賓有:何光遠先生(原中國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國鍛壓協會名譽理事長)、Mr. Alper Kanca(歐洲鍛造聯盟主席)、Mr. Tobias Hain(歐洲鍛造聯盟秘書長)、Dr. Theodor L. Tutmann(歐洲鍛造聯盟前秘書長)、Mr. JEFF JONES(美國鍛造協會會長)、Mr. Norihiro YAGI(日本鍛造協會會長)、Mr. Futoshi Suzuki(日本鍛造協會秘書長)、Mr. Kang, Dong Han(韓國鍛造協會會長)、Mr. Muralishankar Sambasivam(印度鍛造協會會長)、Mr. Lorenzo Mendieta(西班牙鍛造協會會長)、Mr. Luis F. Ruiz-Minguela(西班牙鍛造協會秘書長)、Ms. Aquino, Silvia(巴西鍛造協會副會長)、Ms. Hsieh, Amys(臺灣鍛造協會秘書長)、Dr. Frank Springorum(德國鍛造協會代表)、Mr. Andrea Massucco(意大利鍛造協會代表)、Mr. Bengt Lank(瑞典鍛造協會代表)、李邵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行業發展部主任)。
出席大會的中國鍛壓協會領導有:夏世維理事長(IFC2017大會主席、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副總經理)、夏漢關副理事長(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永毅副理事長(重慶杰信聯眾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萬榮副理事長(中國兵器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華軍副理事長(南昌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牛余剛副理事長(山東伊萊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隋玉田副理事長(瓦房店軸承精密鍛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嚴建文副理事長(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秘書長(IFC2017大會執行主席)、韓木林副秘書長(IFC2017大會技術委員會主任)。
2017年9月17日大會注冊,全球鍛造首腦云集杭州。當晚各國及地區鍛造協會會長、秘書長召開了ForgeNet International會議,交流各個地區鍛造業的現狀及趨勢。
2017年9月18日上午,會議開幕式由本屆大會執行主席、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先生主持。
會議首先由本屆大會主席、中國鍛壓協會理事長、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副總經理夏世維先生致開幕詞,歡迎各國代表前來參會。
開幕式結束后,隨即開始本屆大會的行業報告和技術講座環節。兩天的會議共分8場論壇,分別由中國鍛壓協會8位副理事長進行主持。會議內容具體如下:
第一場:綜合報告(主持人:夏漢關,副理事長)
報告一:《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報告人:李邵華先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秘書長助理兼行業發展部主任
報告提出2016年全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比上年分別增長14.5%和13.7%。2016年我國汽車產量在世界汽車產量中的比重已提升至 29.6%,增長貢獻度達到84.2%。2016年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 ,銷售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53%。201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7202.8億元,同比增長14.23%;利潤總額2825.26億元,同比增長17.12%;固定資產投資8685.49億元,同比增長5.88%。零部件出口額累計達602.50億美元,同比下降2.69%。
預測中國汽車銷量到2020年將突破3000萬輛,乘用車產品結構將進一步發生變化,商用車則已形成穩定格局;新能源汽車受政策刺激,增速必將高于行業整體;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增速將保持6-10%,2020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00億元,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中國品牌汽車“走出去”進程將加快;建設和諧汽車社會刻不容緩,未來應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產業--技術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2)產業協同--跨產業融合,促進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3)環境--完善法律、標準,改革管理。
預測2017年汽車市場全年汽車產銷同比增長5%左右,全年乘用車市場小幅增長,企業分化加劇;全年貨車市場10%左右的增長;客車全年規模將低于2016年水平;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80萬輛左右。
報告二:《中國鍛造技術發展與現狀》
報告人:韓木林先生,IFC2017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鍛壓協會 副秘書長
報告指出中國現已具有萬噸以上自由鍛液壓機25臺、模鍛液壓機8臺、多向模鍛液壓機8臺、擠壓機12臺;具有全套水電鍛件生產制造能力;具有了擠壓生產各種鋁型材和合金銅材的生產技術;具有了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大型模鍛件及精密環形鍛件的生產能力;模具高速銑加工和鍛造自動化等先進技術進入推廣和普及階段;數字化、信息化工廠模式開始有應用嘗試,使鍛造車間的現場管理得到很大改善。2016年鍛件總產量為1016.84萬噸,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模鍛件總量684.7萬噸,自由鍛件總量332.14萬噸。
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先進制造設備和關鍵設備零部件依賴進口;鋼廠未全面開發冷、溫鍛造專用鋼材;材料數據庫的積累不足,仿真模擬結果與實際生產結合不夠密切,數字化設計技術應用不廣也是當前一個重大的共性基礎技術問題。
為此,中國的鍛造企業今后還需要以開發使用溫/熱精鍛、冷/熱精鍛、溫/冷精鍛技術或熱/溫/冷工藝復合鍛造技術成為主要目標,重點發展溫/熱精鍛技術;開展新材料成分、熱變形行為、缺陷和組織性能控制研究;建立非調質鋼材料指標,包括鍛造工藝參數的規范、鍛后控冷參數、鍛后工序工藝參數和缺陷的評定標準;研究和推廣鍛造產業關鍵工藝和裝備,以及模具和生產制造系統的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整體集成解決方案,提升鍛造行業智能化制造水平。
第二場:國家及地區行業報告(主持人:胡永毅,副理事長)
報告三:《巴西鍛造業發展趨勢》
報告人:Aquino Silvia女士,巴西鍛造協會 副會長
報告首先介紹了巴西的經濟,直到2014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一直持續增長, 但過去2年卻呈現負增長,從世界第6大經濟體下降到第10大經濟體,巴西正面臨著最嚴重的危機。2013年汽車產量達到374萬輛后,這幾年再未超過此數值。巴西現有30家汽車廠,19個品牌,生產的50%是小型汽車。巴西曾經是世界排名第五的汽車市場,現在排名第十。
巴西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總銷售額在2016年達到180億美元,汽車零部件出口額達66億美元,進口占118億美元。巴西鍛造汽車零部件60%都是進口的。2016年巴西鍛件總產量達40.2萬噸,其中模鍛件占34萬噸,自由鍛件占6.2萬噸。阿根廷和其他南美國家的鍛件總產量只有70公噸,巴西占南美鍛造業產量的85%。
報告四:《韓國鍛造業現狀》
報告人:姜惠玟女士,韓國鍛造協會 經理
報告以35家鍛造企業近4年經營數據為基礎,詳細介紹了韓國鍛造行業的現狀:模鍛行業準備各種措施應對韓國汽車業的下滑,如設備自動化、產品多樣化和加大研發,銷售額在小范圍內增長,但是凈利潤卻持續下降。熱鍛利潤率下降,冷鍛利潤率提高。盡管自由鍛企業銷售持續下滑,但一些龍頭企業在2016年的銷售額超過900萬美元。近年來,造船和工廠等相關行業的復蘇,新政府的無核化政策,以及世界范圍內對替代能源的興趣,都給自由鍛產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6年模鍛銷售額為16.49億美元,23家熱鍛企業總計為12.57億美元,7家冷鍛企業為3.92億美元。23家模鍛企業在過去的3年里,銷售額平均增長了3.1%,平均每年增長1%。由于風力發電、工廠和造船行業的不景氣,5家自由鍛企業近3年的銷售額平均下降了19.8%,年平均增長率為6.6%。現在韓國鍛造行業已呈現出銷售額增長幅度較小,成本率持續上升,利潤率連續下降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鍛造公司正在采取設備自動化、產品多樣化、加大研發等方面的措施。
報告五:《日本鍛造業現狀》
報告人:Norihiro YAGI先生,日本鍛造協會 理事長
報告介紹了日本鍛造業的規模情況、產值產能情況,以及應用領域情況等等,報告顯示日本現有332家鍛造企業,員工人數在300人以上的僅占2.1%,97.9%的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2016年日本鍛造業的總產量為221.4萬噸,比2015年增長3.4%。其中,鐵鍛件217萬噸,鋁鍛件4.2萬噸。模鍛產品占所有鍛造產品的78.8%,73.3%的鍛件產品應用于汽車領域。
報告六:《北美鍛造業趨勢》
報告人:Jeff Jones先生,美國鍛造協會會長
報告首先介紹了北美鍛造協會現有會員283家,其中名譽會員72家,正式會員104家,供應商會員94家,科研院校會員13家。會員中的223家生產企業中,模鍛149家,自由鍛45家,環鍛29家。接著介紹了美國經濟趨勢,美國GDP年增長率,從2014年2016年呈下降趨勢,2017年開始回升。2017年1月美國GDP中來源于制造業的份額為22085億美元,呈增長態勢。2015年美國鍛造行業銷售額中,模鍛銷售額74.18億美元,自由鍛接近17.69億美元,環段16.68億美元,從2000年開始呈現增長態勢。最后分析了美國車輛平均年限、空客和波音的生產、以及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鉆井平臺。美國車輛的平均年限,無論是乘用車、輕型卡車,還是小汽車,都從1995年的8.5年延長至2016年的11年以上。
第三場:國家及地區行業報告(主持人:劉萬榮 副理事長)
報告七:《歐洲鍛造業》
報告人:Alper Kanca先生,歐洲鍛造聯盟 主席
報告指出歐洲鍛造聯盟成立于1953年,現有11個成員協會。2015年全球鍛造產量為2600萬噸,歐洲國家占23%,中國占39%。在歐洲份額中,德國占48%,意大利18%,法國8%。在歐洲,583家鍛造企業的營業額為120億歐元,69182名就業人員。其中模鍛企業占72%,自由鍛企業占18%,冷鍛占10%。
隨后他分析了2010-2016年歐洲的經濟形勢,如GDP的增長,失業率的下降,以及通貨膨脹率的降低。在過去幾年里,GDP、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的積極經濟發展態勢下,盡管存在一些政治不確定性(英國脫歐、烏克蘭/俄羅斯、美國、歐佩克等),但預計2017年和之后的經濟前景仍將是樂觀的。對比了中國、歐洲、北美、日韓以及南亞地區2006、2010和2016三年的汽車產量得知,汽車產量在歐洲、北美和日韓發展穩定,在中國和南亞增長強勁。
最后,他從國際化/專業化、鍛件輕量化、創新和研發、電動車和能源成本幾方面分析了歐洲鍛造業的發展趨勢。鍛造輕量化計劃于2017年7月開始(國際)第3階段。鍛件要求更為輕量化、更便宜,以及更有效。從2005年到2015年,歐盟28國的研發支出從GDP的1.74%上升到了GDP的2.03%。韓國、日本和美國的研發投資也都大幅增加。到目前為止,歐洲電動汽車還沒有顯著的增長。未來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車)市場的不斷增長是具有挑戰性的,預計將對零部件產生影響。
報告八:《印度鍛造業》
報告人:Muralishankar Sambasivam先生,印度鍛造協會 會長
報告首先從GDP、鋼材行業、汽車領域等方面介紹了印度的經濟形勢。然后介紹了印度鍛造行業的概況。印度鍛造協會每兩年對鍛造行業進行一次調研,最近一次調研完成于2017年8月。2016-2017年的調查涵蓋了印度的378個鍛件。2016-17年印度國內鍛造產值預計為2.3392億盧比。印度58%鍛造產品應用于汽車領域。
最后報告指出印度鍛造企業面臨著鍛造人員缺乏、電力供應不足和電價上漲、國內鋼材價格沒有競爭力、小規模鍛造企業缺乏現代設備的四大挑戰。
印度鍛造協會成立于1965年10月1日,現有184個核心會員以及56個準會員。印度鍛造協會將于2019年1月在金奈舉辦2019年亞洲鍛造會議,以及2018印度鍛造技術大會。
報告九:《臺灣鍛造業的發展》
報告人:謝佳惠女士,臺灣鍛造協會(中華臺北) 秘書長
首先,她從反全球化浪潮、中國結構性改革、量化寬松政策的擔憂等三個方面分析了全球經濟風險因素。隨后從勞動力和產業結構等方面介紹了臺灣地區經濟的整體狀況,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對勞動力增長產生影響,勞動力市場上延遲工作和提前退休的趨勢也減少了人力的供應;由于工資增長放緩,輸出人員主要是本地高級白領,但是輸入人員主要為外籍藍領工人,從而導致行業人才缺失。2015年,臺灣的投資率為20.9%,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的,這表明了生產要素(土地、公用事業、人力等)的供需不平衡,以及過時的監管制度。歐洲和美國的工業化,以及中國大陸的自給自足,限制了以代工為主導的產業的轉型空間。
2016年臺灣鍛造產業年生產能力達到85.4萬噸(同比下降17%)。2017年的增長率預計將持平。其中,用于工業機械/工程和建筑領域的產品占31.9%,用于汽車行業的產品占54.1%,其他占14%。28%的產品出口歐洲,27%的產品出口北美。
臺灣鍛造產業正處于轉型的十字路口階段,面臨的挑戰有三點:提高消費者環保意識和綠色價值鏈管理;新市場需求上升,多樣化、定制、大批量生產的市場需求;紅色供應鏈的出現,微利制造業的趨勢。同時指出未來轉變的三個方向:可持續發展,智能制造,CIT改進。
報告十:《中國鍛造業》
報告人:張金先生,中國鍛壓協會 秘書長
報告介紹了中國鍛壓協會的會員組成、協會的服務內容以及鍛造文化,分析了中國鍛件和鍛造設備的分布格局,指出中國主要鍛造工業區集中在江蘇、上海、浙江、湖北、重慶、廣東等地區。此外,介紹了鍛造文化:尊重對手、相互交流;與客戶組建項目工程師團隊;注重鍛造美學;注重質量變成習慣;實踐中注重教育。最后從工藝技術、應用領域以及相應的鍛件產品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鍛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是:汽車鍛件溫-熱和溫-冷鍛造工藝、汽車鍛件鋁合金精密鍛造技術;應用于飛機和航空航天的溫-熱鍛造和等溫鍛造;用于發電、輸變電、造船、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等領域的溫-熱鍛造技術。
第四場:綜述(論壇主持人:韓木林,副秘書長)
報告十一:《新能源汽車對鍛造行業發展影響的思考》
報告人:夏漢關先生,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超過100萬輛,在全球市場占比超過50%;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占乘用車的比例將達到約13.7%,遠高于目前的1%。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預估達到1420萬輛。隨后他列舉了全球汽車集團的戰略發展計劃,如大眾、奔馳、寶馬、福特、通用、豐田、本田、日產、現代起亞、北汽集團、奇瑞汽車、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以及一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樂視汽車、百度汽車等。
他特別介紹了大眾、奔馳的全面轉型措施,共享汽車現象,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技術的主要區別,新能源汽車驅動技術顛覆性革新,新能源汽車變速傳動技術革命。指出:純電動汽車對鍛造行業市場需求影響負相關,沖擊巨大;乘用車電動化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大趨勢,未來在乘用車領域的鍛件投資項目要持謹慎態度;智能駕駛技術的突破將對鍛造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鍛造企業要積極應對,適時調整投資布局,自動化和智能化鍛造工廠將成為鍛造行業的必然趨勢。
報告十二:《鍛造輕量化:汽車輕量化的潛力》
報告人:Raedt, Hans-Willi先生,Hirschvogel Automotive Group 副董事長
首先他對Hirschvogel之前的汽車輕量化設計項目做了系統的概述。然后分析了連桿、曲軸、法蘭、差動器、拔叉等鍛件的輕量化設計潛力。
報告指出2013-2014年鍛造輕量化研究開始第一階段,參與企業24家,對中型客車進行了分析,確定了42kg輕量化潛力;2015-2016為第二階段,參與企業增加至28家,以關注輕型商用車的輕量潛能,確定了99kg的輕量化潛力。2017-2018年為輕量化研究的第三階段,參與企業增加到全球的36家,已關注混合動力汽車的輕量化潛能。
報告十三:《冷溫精鍛在江蘇森威的應用》
報告人:龔愛軍先生,江蘇森威精鍛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報告介紹該公司年生產量為:各類滑套和鐘形殼鍛件年產1000萬件,各類星形套和三銷鍛件年產2400萬件。各類法蘭軸年產350萬件,軸類鍛件年產150萬件,齒輪類年產150萬件。各類鎖套、節叉等鍛件年產350萬件。各類工程機械類鍛件年產350萬件。其它類鍛件年產2000萬件。
闡述了數值模擬技術、多工位自動化技術、模具高速硬銑加工技術、溫冷聯合成型+控制冷卻技術、閉塞成形技術以及分流成形技術的應用。指出后續發展方向為輕量化、自動化、環保、智能化車間、以及繼續研發幾個新產品。
報告十四:《談鍛造企業在巨變時代的生存與發展》
報告人:吳玉堅先生,東風鍛造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報告指出鍛造行業現狀產能過剩,裝備能力、管理模式和理念落后,客戶降價使企業利潤下滑,環境惡化使得企業成本增加,生存與發展空間受到了極大的壓縮。
他介紹了東風鍛造公司應對現狀的三大途徑:通過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來拓展生存空間;通過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科技和研發投入以及加快創新人才培養來提升發展能力;通過擬定企業發展的關鍵路徑、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加大戰略投資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指出鍛造企業要順應發展大潮,從轉型升級邁向創新驅動,促進鍛造自動化、智能化進程,共同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報告十五:《鍛造工藝與模具開發實踐》
報告人:蔣鵬先生,北京機電研究所工程技術中心總工程師
報告指出鍛造工藝與模具的新需求:更精、更巧、更節省、更輕、更快、更智能。
1)更精-采用合理的鍛造工藝生產精密鍛件,減少后續的切削量,減少材料、能源消耗、加工工序,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以錨套多工位熱模鍛為案例介紹如何減少加工余量。2)更巧-活用鍛造工藝變不可能為可能。以三種成形比較困難的零件的工藝改進為例:采用展開模鍛彎曲成形的鐵路貨車鉤尾框鍛件、通過一模兩件鍛造工藝設計生產轉向架零件支撐座、和鐵路用鐵座。3)更節省-持續改進工藝提高材料利用率,比較了前軸普通模鍛工藝和精密輥鍛整體模鍛工藝。4)更輕-輕質合金的鍛造技術應用加速,介紹了鋁合金控制臂的成形工藝流程和自動化生產線。5)更快-鍛造工藝模具技術為高效生產服務。舉例介紹齒輪的高速鐓鍛機上的熱精鍛工藝,連桿的錯排鍛造取消制坯的工藝方案,采用切邊校正復合化縮短工藝流程等。6)更智能-面向智能制造的鍛造工藝與模具技術,以曲軸智能鍛造系統架構為例
第五場:鍛造工藝與技術(主持人:陳華軍,副理事長)
報告十六:《某發動機鋼活塞產品鍛造工藝研究》
報告人:王建軍先生,一汽鍛造(吉林)有限公司 技術質保部主管
報告選取某發動機鋼活塞鍛件,活塞材料:42CrMo4,鍛件質量:7Kg,為主要研究對象,從鋼活塞鍛件產品的主要結構、鍛造模具結構、鍛造模擬、熱處理工藝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持續改進,攻克了模具壽命低、充不滿、折紋、表面缺陷、裙部變形、熱處理淬火裂紋等問題。目前該活塞產品已累計供貨超過10萬件,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鍛件質量及穩定性得到客戶的充分認可。此鍛造工藝我公司將廣泛應用于后續開發的新活塞鍛件產品中,相關設計、文件、工藝、流程逐漸形成標準化。
報告十七:《十字軸的輕量化設計》
報告人:Dr.-Ing. Udo Zitz博士,Hammerwerk Fridingen GmbH首席工程師
報告從彎曲梁力學分析和幾何優化角度詳細闡述了十字軸的輕量化設計過程。
車輛的傳動鏈中使用萬向節。特別需要注意的,高驅動力矩需要大量的萬向節及其萬向十字型接頭。在輕量化鍛造的初始階段II,研究的輕型卡車顯示了四節萬向節經過一定的重量優化后的使用情況。萬向節的接頭通過連接到后橋傳遞驅動動力。在萬向法蘭上的兩個相反的接口上裝載驅動動力,另外兩個接口將動量傳遞給相反的法蘭。在這個項目中,十字軸幾何形進一步得到了優化,還可以再減少25%的重量。優化的幾何圖形顯示了一個形狀,這與我們在今天的應用程序中所看到的很不尋常,但在輕量化結構方面似乎非常有趣。通過模鍛,不需要額外的成本就可以實現這種形狀。該報告展示了計算的背景和結果,從而得出了所提出的幾何圖形。高強度鋼是萬向節接頭的常見選擇,該報告從機械以及材料背景進行介紹。
報告十八:《鋁合金鍛造成形分析及設備要求》
作者:孫國強先生,北京機電研究所 鍛壓中心副主任
替代報告人:仲躋根,中機鍛壓江蘇股份有限公司 外貿經理
隨著交通運輸工具的輕量化要求日趨強烈,近幾年來大量使用鋁及鋁合金鍛件和模鍛件以替代原來的鋼結構件。飛機結構件、汽車輪轂、保險杠、底座大梁、坦克的負重輪和炮臺機架等都已應用鋁合金模鍛件來制造,一些鋁合金鑄件也開始采用鋁合金模鍛件來代替。通過對鋁合金鍛件的特性、鋁合金鍛造的工藝特性、鍛造易產生的缺陷的分析,闡明等溫鍛造是鋁合金理想的鍛造工藝;通過對鋁合金鍛造設備要求及幾種鋁合金模鍛成型設備的比較,闡明高速伺服鍛造液壓機是鋁合金鍛造的理想設備。
報告十九:《混合勵磁發電機用爪極的鍛造工藝開發》
作者:莊曉偉先生,江蘇龍城精鍛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替代報告人:謝小偉先生,市場部經理
報告介紹公司2016年營業額13.5億元,由于車載電子設備的增加,汽車發電機面臨著新的挑戰,產生了帶有磁條的混合勵磁發電機,能夠提高發電機的輸出功率。在此背景下,公司開發了混合勵磁發電機用爪極,以及帶有磁條和槽爪的轉子。
報告詳細介紹了爪極工藝開發的全過程,包括三種不同的成形工藝方案的比較和選擇、成形過程的數值模擬、熱鍛工藝設計、模具設計、模具制造以及產品試制等各個方面。
并得出結論:汽車輕量化開發使傳統零件變得更加復雜;結合熱鍛和冷矯正的成形工藝是比較經濟和環保的;合理的預鍛結構設計是實現多步熱鍛的關鍵。
第六場:鍛造工藝及技術(主持人:牛余剛,副理事長)
報告二十:《綜述提高模鍛件材料利用率》
作者:趙一平先生,東風鍛造有限公司 原廠長、教授級高工
替代報告人:胡文旭先生,東風(十堰)汽車鍛鋼件有限公司
報告指出鍛造行業是原材料消耗大戶,在模鍛件成本構成內,多數模鍛件材料費用占很大比例:開式模鍛件材料費用一般約占鍛件總制造成本50~60%,其材料利用率一般約60~85%,閉式模鍛件材料費用一般約占鍛件總制造成本35~45%(含冷、溫精鍛件)其材料利用率一般約占75~95%。
鍛件材料利用率的影響因素很多,最終評判標準應是零件材料利用率(精密模鍛)。他從提高原材料下料利用率、減少加熱燒損率、小飛邊模鍛和閉式模鍛、減少機械加工余量、精密模鍛五方面對提高模鍛件原材料利用率進行論述。
報告二十一:《弘揚工匠精神,打造螺旋錐齒輪精品基地》
報告人:周秀麗女士,山東溫嶺精鍛科技有限公司 外貿經理
報告指出溫嶺精鍛與車橋公司聯合研發驅動橋螺旋錐齒輪與差速器殼體一體化結構鍛件,相比傳統組合件結構,材料消耗減少30%,金屬流線分布更加優化,齒輪強度高、壽命長,簡化裝配工序提高裝配精度,實現了汽車輕量化的設計要求。
溫嶺精鍛公司重點研發項目螺旋錐齒輪近齒形精鍛產品,解決了切削加工存在的問題,齒坯保持良好的連續金屬纖維流線,增強了齒輪的抗彎強度,疲勞使用壽命提高20%,熱處理變形減小30%,生產成本降低20%以上,符合綠色鍛造的要求。該項目的實施滿足我國汽車行業關鍵零部件產業技術自主化和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帶動該行業產業水平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報告二十二:優化非汽車領域鋁鍛件產品的鑄鍛生產工藝,消除鍛件缺陷
報告人:Muthiah Kanthimathianthan先生,Super Auto Forge公司 高級經理
他闡述了Plate Contact Holder和Worm Gear Box兩個零件的鍛造工藝的設計過程,并得出結論:鍛造工藝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強度,鍛件整體尺寸大約減少了14%,消除了鑄件的氣孔等缺陷,通過了客戶高壓力測試。報告預測隨著鋁合金的發展,鋁鍛件在適用的情況下將取代鋼鍛件和鋁鑄件。在汽車行業,由于對排放和整體重量的控制,許多關鍵的鋼鍛件也將被鋁鍛件所取代。
第七場:設備(主持人: 隋玉田,副理事長)
報告二十三:《中國鍛造設備的現狀與發展》
報告人:法澤程先生,青島宏達鍛壓機械有限公司 高級工程師
近幾年,為了實現鈦合金材料的超塑性成形,中國先后研發成功了超塑性成形液壓機,其恒速壓制、恒應變壓制和動態調平壓制指標達到國際最好水平。開發的大型航空材料鍛件超塑性成形工藝,使大型航空模鍛件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前中國也擁有了360MN,500MN和680MN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為解決發電設備用厚壁無縫鋼管奠定了基礎。目前,中國擁有萬噸級別的模鍛壓力機線如下:萬噸以上螺旋壓力機9臺。萬噸以上模鍛機械壓力機21臺。萬噸以上等溫鍛液壓機3臺。萬噸多向模鍛液壓機7臺。萬噸以上模鍛液壓機15臺。
報告指出鍛造設備發展的典型問題有:創新不足、專業人才短缺、先進鍛造設備和零部件缺乏、輔助裝置研發少。提出未來的三個發展方向:智能鍛造裝備的開發、改進現有鍛造裝備和鍛壓工藝、發展綠色鍛造。
報告二十四:《伺服技術在鍛造中的應用-最為有效的現代鍛造設備》
報告人:Ullrich Kienle先生,Schuler Group 銷售經理
報告介紹了伺服技術在鍛造中的應用特點,并列舉了四個典型應用實例,總結出使用舒勒伺服壓力機的應用和生產經驗:柔性-自由-可編程模塊使生產速度高度靈活、對每個具體零件的生產工藝進行優化、高效率--提高了生產力、提高模具壽命、能應用于大范圍的復雜零件、擁有精確的滑動定位-工具安裝附加功能、與傳統壓機相比能源效率最高、適用于冷、溫、熱鍛。
報告二十五:《全伺服鍛造壓力機-新的柔性鍛造》
報告人:Bastida lker先生,Fagor Arrasate S.Coop. 總經理
報告稱伺服鍛造壓力機如今還不算流行,全球不到20-30臺。沖壓伺服壓力機卻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2005年,Fagor Arrasate開發并制造了第一臺伺服壓力機,這也是歐洲市場上出現的第一臺伺服壓力機。目前Fagor伺服壓機在全球銷售超過60臺。
隨后他比較了伺服壓機和傳統壓機的區別,介紹了伺服壓機的工作原理和優勢。并且詳細的介紹了Fagor Arrasate公司伺服壓機的最新發展--伺服彈射系統和全伺服鍛造壓機。
報告二十六:《熱模鍛壓力機上頂料裝置種類及使用情況》
報告人:卓偉先生,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鑄鍛中心
報告介紹了機械方式頂料、多液壓缸頂料、單液壓缸頂料三種頂料裝置,及各自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提出三種頂料裝置使用時可根據壓力機的類型及鍛打的產品選擇合適的頂料結構,從使用情況來看,機械頂料的運行穩定性要優于液壓頂料,但液壓頂料的靈活性較高。
第八場:材料及模具(主持人:嚴建文,副理事長)
報告二十七:《Q-From軟件在新光凱樂的應用》
報告人:袁樹明先生,北京新光凱樂汽車冷成型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報告提出鍛造生產一直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技術實現需要一個好的伙伴—模擬軟件QFORM。他用一些鍛件模擬示例來展示QForm軟件在生產過程中如何做到工藝驗證、工藝過程模擬、工藝選型、工藝優化、缺陷預測、質量分析、模具應力與壽命分析以及模具改進。最后得出結論:通過運用Qform模擬成型方案確定合理的變形過程,減少了零件開發時間和模具開發成本。
報告二十八:《先共析組織對鋼組織和力學遺傳性及疲勞壽命的影響》
報告人:韓懷賓先生,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研發室科長
報告從四個方面介紹先共析組織形態與形成原因、先共析組織遺傳性影響、先共析組織控制技術以及實物質量分析。通過熱軋軸承鋼先共析碳化物析出條件-熱軋組織及力學性能-熱處理后組織、力學性能及疲勞壽命的系統研究,發現先共析碳化物與熱軋軸承鋼力學性能和熱處理后組織及力學遺傳性能存在一定關系。
報告二十九:《模具鋼的性能》
報告人:Louis-Philippe Lapierre先生,FINKL STEEL公司 集團首席冶金師
報告指出模具失效最主要的原因是磨損,影響磨損的原因有鍛造壓力、鍛造速度、接觸時間以及模具本身硬度。改善磨損方法有模具潤滑、正確的模具設計、合理的鍛造設備、模具預熱、模具溫度控制以及合理的選用模具材料。
某些類型的鍛造會對產生高機械沖擊載荷的鍛件施加非常高的應變率。對于這類鍛造操作,必須選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韌性的模具鋼。如果要避免發生斷裂情況,則要避免使用高合金模具鋼,并結合很好的回火條件(低硬度)。
液壓機和機械壓力機的使用速度要慢得多,大大降低機械沖擊對模具的影響。對于這種類型的鍛造設備,高硬度的模具可在沒有脆性斷裂風險的情況下使用。這種類型的設備在熱鍛件和模具之間有較長的停留時間。增加的合金含量可促進這些模具更高的操作溫度,有助于增加熱強度和抗壓力。
報告三十:《中國精密鍛造現狀》
報告人:胡紅旗先生,太倉久信精密模具有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兼副總經理
報告介紹了汽車變速箱輸出和輸入軸、變速箱結合齒、汽車等速萬向節、閉式模鍛技術、傘型齒輪等典型的精密鍛造應用和關鍵工藝技術。提出中國鍛造行業面臨的困難有人才短缺、高品質的模具材料需要進口、高品質的零件材料需要進口;并提出中國精密鍛造行業開發與研究的三個方向,即節能環保(輕型汽車鍛件的研究;新型潤滑方式的研究,取代傳統磷皂化潤滑)、自動化鍛造(機器人;數控步進梁;簡易搬運工裝)、高精度鍛件。
報告三十一:《S-N曲線在模具壽命研究中的應用》
報告人:謝斌先生,南京康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總經理
提高和穩定模具壽命,一直是提高冷精鍛產品產量、降低鍛件生產成本的關鍵,因此成為冷鍛工藝開發的重要課題。報告通過對冷鍛模具壽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在正常使用狀態下,模具的失效形式除了磨損失效以外,主要為模具的疲勞斷裂失效。在冷鍛模具壽命研究中,由傳統的S-N曲線為出發點,同時將厚壁圓筒理論應用于組合模具設計中,計算模具在各種應力狀態下的疲勞壽命,最終獲得一種三維表征的模具的S-N曲線。此S-N曲線對冷鍛模具的設計制造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報告三十二:《大鍛件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與發展路徑的研究》
作者:齊作玉先生,上海電氣上重鑄鍛有限公司
替代報告人:中國鍛壓協會韓木林副秘書長代講
報告指出智能制造是大鍛件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機會;大鍛件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的關鍵還是應該圍繞導致大鍛件企業虧損的質量問題展開;報告中6種技術奠定了大鍛件企業實現初級智能制造的基礎。最后報告提出了:傳統制造→初級智能制造→先進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按此路徑既利于國家戰略接地氣,又利于企業穩步快速發展。
在會議閉幕式上,美國鍛造協會副會長Jeff Jones先生宣布下一屆國際鍛造會議--第23 屆國際鍛造會議(23rd IFC)將在美國舉辦。
小型展示:
會議同期,40家國內外先進企業在現場的小型展示區通過實物或視頻的形式展示了最新的產品和技術,讓參會代表更為直觀的感受新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企業主要有:SAT、ASİL ÇELİK SANAYI VE TICARET A.Ş、安陽鍛壓(集團)機械工業有限公司、Transvalor S.A.、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Simufact Engineering GmbH、KURIMOTO、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Actemium Maintenance Presses、Fagor Arrasate、CONDAT、重慶沃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久禾工業爐有限公司、應達工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阜易自動化、LASCO、浙江精勇精鍛機械有限公司、山東榮泰感應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百協精鍛機床有限公司、Enomoto Machine Co., Ltd.、SCREEN Holdings co., Ltd.、淄博桑德機械設備有限公司、PRESSTRADE AG、SILINI PRESS、福斯潤滑油(中國)有限公司、FICEP S.p.A.、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Schuler (China) Co., Ltd.、山東溫嶺精鍛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宏達鍛壓機械有限公司、CEFI s.r.l.、GLAMA Maschinenbau GmbH、山東金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Finkl Steel、北京富京技術公司、SMS group GmbH、DONGSAN FA、DANGO & DIENENTHAL、Siempelkamp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GmbH、SNK Molding Corporation.
企業參觀:
2017年9月20-22日,160位海外參會代表分8條線路參觀中國優秀的鍛造企業。
線路一,吉林省:
長春市宏達鍛造(集團)有限公司 一汽鍛造(吉林)有限公司
遼源方大鍛造有限公司 白城中一精鍛股份有限公司
線路二,湖北省:
東風(十堰)精工齒輪有限公司 湖北神力鍛造有限責任公司
東風鍛造有限公司 東風(十堰)汽車鍛鋼件有限公司
線路三: 重慶市
重慶青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慶創精溫鍛成型有限公司
重慶大江杰信鍛造有限公司 重慶慶鈴鍛造有限公司
線路四,浙江省:
浙江辛子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龍虎鍛造有限公司
浙江躍進機械有限公司 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鍛造廠
線路五,江蘇省-蘇常寧:
江蘇宏寶鍛造公司 江蘇龍城精鍛有限公司
南京汽車鍛造有限公司 南京迪威爾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線路六,江蘇省-泰鹽:
江蘇飛船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罡陽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森威精鍛有限公司 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線路八,上海市:
江蘇保捷鍛壓有限公司 上海東芙冷鍛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長特鍛造有限公司 上海納鐵福傳動系統有限公司
線路九,河南省:
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鍛造分公司 洛陽華冠齒輪股份有限公司
洛陽 LYC 軸承有限公司鍛造廠
支持單位:Supporter:
本屆大會還得到如下國內外企業的大力支持,支持單位有:
青島宏達鍛壓機械有限公司
福斯潤滑油(中國)有限公司
LASCO Umformtechnik GmbH
SMS group GmbH
Schuler Sales & Service Co., Ltd.
FICEP S.p.A.
Siempelkamp Maschinen-und Anlagenbau GmbH
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溫嶺精鍛科技有限公司
Fagor Arrasate S. Coop.
Dango & Dienenthal Maschinenbau GmbH
浙江精勇精鍛機械有限公司
CEFI S.r.l.、Presstrade AG
山東榮泰感應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
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
KURIMOTO, LTD.
Actemium Maintenance Presses Clermont-Ferrand (AREF)
Silini Press and Hammer Trade Srl
安陽鍛壓(集團)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應達集團
FINKL STEEL- SOREL
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月19-22日
第十九屆國際金屬板材成形會議
第十九屆國際金屬板材成形會議于2017年9月22日在蘇州相城白金漢爵酒店落下帷幕。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中國六大國家金屬板材成形行業近150名企業高層、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2017年9月19日下午六大國家金屬板材成形協會的會長、秘書長及企業代表25人召開了“ICOSPA聯盟第52屆會長會議”。
2017年9月20日大會開幕式
第十九屆國際金屬板材成形會議執行主席、ICOSPA聯盟執行會長、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先生主持了大會開幕式。
第十九屆國際金屬板材成形會議主席、ICOSPA聯盟會長談偉光先生致歡迎詞。
出席大會的嘉賓有美國精密金屬成形協會主席David Arndt先生、會長Roy Hardy先生、名譽會長William Gaskin先生;德國金屬板材成形協會董事Bernhard Hubert Jacobs先生、名譽會長Dr. Gerhard Helmut Brueninghaus先生;法國金屬成形協會會長Jérôme Delabre先生、秘書長Catherine LARROQUE女士;日本金屬沖壓協會會長Ryuichi Takagi先生、常務董事Nobuhiko Kobayashi先生、秘書長Noriko Kobayashi女士;英國金屬成形行業協會秘書長Geraldine Bolton女士。還有中國鍛壓協會副理事長戴路先生、龔正平先生、金萬軍先生、副理事長代表羅勇先生,中國鍛壓協會金屬鈑金制作主任委員晏城先生。
報告人風采
2017年9月20日上午的會議主題是面向世界,會議由中國鍛壓協會副理事長戴路主持。
首先,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規劃研究所主任邵立國對《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及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盡的解讀。邵立國先生介紹《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是在國家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研究了德國、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策略,結合我國的整體制造業大而不強、環境問題、土地問題等提出“一二三四五五十”,一個目標,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五大主要工程,十大重點領域展開,同時還介紹了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相同點與區別。
隨后國際金屬板材成形聯盟的各成員國行業協會為我們帶來了本國行業發展和企業現狀。
美國精密金屬成形協會(PMA)前任主席Mr.Ralph Hardt介紹了《金屬成形行業的人才招聘和培養》。PMA服務于以汽車零部件(41%)和計算機電子(20%)為主的制造業;金屬成形行業技術熟練,工人逐漸老齡化(30歲以下0%;31-40歲 24%;41-50歲 56%)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員填補這些技術熟練崗位;2017年,會員單位空缺技術熟練崗位達21%。美國制造業2025年預計需要技術熟練工人340萬,空缺200萬。將面臨如下挑戰:招募具備準入條件的新工人,對現有技術熟練工人的不斷培養,制造技術的進步-機器人、自動化和先進機械技能等。
德國金屬板材成形協會(IBU)名譽會長Dr. Gerhard Brueninghaus首先介紹了本國金屬板材成形協會會員企業情況等。目前240家會員單位,企業規模25-25000人,75%以上服務于汽車行業。2016年GDP增長1.9%,失業率6.1%;行業投資比重較低,對員工的培訓意愿下降。行業現狀如下:訂單很滿;“柴油門”事件嚴重影響汽車行業發展;與歐盟合作,解決內燃機汽車發展問題;德國啟動電動車發展規劃;電動車發展對零部件的影響;技術熟練工人困乏與難民培養問題;行業的未來發展對原材料、備品備件、自動化軟件和電子產品的需求等。
法國金屬成形協會會長Mr. Jérôme DELABRE介紹了近幾年法國的經濟情況以及金屬加工行業的情況。2016年法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34500歐元。2016年法國經濟增長了1.1%,失業率為10%。制造業方面法國在汽車行業、航空航天、鐵路行業位居全球領先者之一。法國最密切的貿易伙伴是德國,占到法國出口額的17%以上,進口總額的19%。法國的主要出口品是機械和運輸設備,以及塑料制品。在機械行業,法國擁有30587家企業,營業額達到1.238千億歐元。從業人員達到619362人。法國在全球機械行業中排名第六。中小型企業占到95%。法國沖壓行業,2016年公司數量達到893家,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法國沖壓行業2016年營業額達到了51.27億歐元,比2015年增加了1.7%,從業人員人數達到2.7萬。
日本金屬沖壓協會代表高橋則彥先生首先給我們介紹了《日本經濟發展現狀和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日本汽車沖壓占據日本整個沖壓行業的82%。其在1990-2014年之間,日本國內汽車產量由1349萬臺降到977萬臺,海外汽車產量由326萬臺上升到1747萬臺。國產汽車國內銷量由765萬臺降到531萬臺,國產汽車海外銷量由583 降到446萬臺。日本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純電動車是發展的最終目標,其它驅動方式的車都屬過渡產物。在自動(無人)駕駛方面:為了減少事故發生、無人駕駛成為可能、為沒有駕駛能力的人如老人和孩子提供交通工具;世界各地都在推進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汽車由純硬件向軟件系統轉變。IT企業可進入無人駕駛行業;自動駕駛產生新型零部件,另外,它還可以把人工駕駛的時間節省下來,從事其它用途,從而使駕駛更加安全可靠。在日本其汽車所有權:有利于年輕人的市內交通(由汽車所有者向購買移動服務轉化);共享汽車使車主減少53%。汽車將由現有的社會形態向連接車輛發展:未來不是汽車采用IT技術,而是汽車由IT業來生產;未來汽車只是社會上的一種連接裝置;汽車由個體向平臺化轉變。面對未來市場:通過技術和質量優勢贏得市場,通過與其他集團公司和IT公司的合作找到新的市場機會,從用戶角度出發,不僅追求制造還要融合服務。
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先生介紹了中國經濟情況以及金屬成形行業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等。中國沖壓行業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人,沖壓企業/工廠超過10萬家,銷售額超過三萬億人民幣。年鋼鐵消耗量超過4億噸。模具費用超過七百億人民幣,設備購買費用超過五百億人民幣。2015年到2016年,人均年度銷售額增長了24.03%,材料成本增長了13.64%,能耗降低了26.91%,模具成本降低了7.87%,人工成本增加了10.11%,稅費增加了1.49%,利潤增加了22.8%。中國沖壓行業的現狀如下:規模小產量低;多用戶/客戶-客戶選擇;自動化和信息化-利用現代化技術;管理經驗-企業文化;同客戶的關系-共同成長;操作人員的匱乏-專業性和穩定性;市場和工藝發展-投資降低;設備供應-價格、維護、操作;鋼材供應-鋼種和質量。
專業化產品-低成本和高質量;零部件轉向最終產品;精益生產-利用先進的管理體系,產品控制-訂單到設計&規劃到生產到運輸到售后服務;自動化-信息化、大數據和智能化;操作人員的培訓-操作流程;尊重值得信賴的競爭對手、互相拜訪交流;同客戶協商建立項目團隊;注重零部件生產的“美學”和創新,產品和設備的“靈魂”;選擇客戶,同優質客戶共同成長;質量高于一切;教育要立足于實踐。
2017年9月21日上午的會議主題為走進中國,分為相關產業綜述專場和材料、模具與工藝技術專場兩個部分組成。相關產業綜述專場由中國鍛壓協會副理事長龔正平主持。
在相關產業綜述專場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卡車廠高級專家李鳳華女士帶來《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介紹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中國汽車行業沖壓零部件制造業現狀及發展、汽車沖壓技術發展趨勢,以及一汽自主品牌先進沖壓成形技術應用情況等。
2017年上半年行業乘用車總體增長3.8%,行業重卡總體增長71.5%。汽車企業數量多、集群式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汽車產業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對其上、下游的近150個產業部門都產生影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效用。合資品牌仍然占據了大部分國內市場份額。當前中國市場既有跨國巨頭、又有本土品牌、既有國有公司又有民營企業,既有傳統企業又有一大批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零部件行業發展落后于整車,關鍵零部件被外資品牌占據。中國汽車行業處于繼續增長態勢,市場需求空間大,由于發展基數增大,增速趨緩。“一帶一路”為中國汽車產業走向國際開辟新路徑。輕量化汽車、新能源、電動汽車將得到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汽車沖壓零部件行業突破方向如下:加大對人才、技術的投入,在競爭中以質量和技術取勝。企業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路線。沖焊一體化發展,提供模塊化總成產品,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輕量化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為沖壓零部件企業提供新的機遇。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提高產品附加值,尋找新的增長點。
廣東海信家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永剛先生介紹了《家電鈑金行業技術與發展》。家用電器呈現了穩步增長的態勢。家電類鈑金消耗量也與產品銷量呈現一致的增長態勢,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預計增長勢頭仍會持續。根據家電鈑金的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在高端定制化市場以外的傳統大規模家電產品的生產制造中,精密化、模塊化、自動化、信息化、柔性化、無人化生產制造水平,將是未來鈑金制造的主要發展方向。中國的家電鈑金行業必須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大規模自動化生產,避免惡性競爭,實現差異化生產;管理人才要走出去、請進來;技術要不斷更新和變革,對現有的工藝設備進行改良,只有管理和技術雙達標,才能最終保證產品的質量,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提高精細化、專業化、自動化、信息化制造水平,為大批量生產和柔性生產創造條件。
奇昊汽車系統(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房世慶博士主要介紹了《汽車輕量化設計在節能減排上的潛力》。房博士介紹了全球汽車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汽車輕量化設計是可持續交通中重要項目之一,能夠提高汽車動力性、減少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采用輕量化材料(高強鋼-超高強鋼-PHS;鋁、鎂合金;強化塑料;碳纖維等復合材料)和優化結構設計(車身結構優化設計和汽車實體結構布局設計)的輕量化整體研究。汽車市場的未來趨勢顯示出我們對于汽車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可持續交通”。汽車輕量化設計是汽車減重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是為了實現“智能概念”,而智能概念的關鍵因素:適合的材料得到正確的應用,以此使成本、重量、以及性能提升三者達到平衡狀態。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劍鋒先生的報告題目為《5G時代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他介紹了5G產品的發展趨勢和結構趨勢。鍛壓企業將從技術能力、自動化、數字化和系統集成化等方面提供支撐。他指出,5G時代將實現萬物互聯。
材料、模具與工藝技術專場由中國鍛壓協會金屬鈑金制作主任委員晏城先生主持。
鋼鐵研究總院先進金屬材料涂鍍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江社明先生作了關于《中國汽車板材發展及展望》的主題報告,報告涉及我國鍍鋅鋼板的現狀及優缺點、輕量化的發展、熱成形鋼的高速發展、鍍鋅板和鍍鋅合金的開發等方面內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王耀先生代表郎利輝教授作了題為《先進充液(內高壓)成形技術應用和自動化生產線》的報告,主要介紹了充液成形技術、板式充液成形技術和管式充液成形(內高壓成形)技術的概念,成形技術優勢,以及充液成形生產線的技術、功能、優勢等。展示了近五年來研發成功的六大充液成形生產線。并重點介紹了四條充液成形生產線的工藝和產品,以及生產線的顯著特點等。
無錫模具行業協會會長蔡磊明女士介紹了中國模具產業經歷了緩慢開始、穩定發展和快速發展階段。盡管2025的政策為模具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可是面對技術提升、全球范圍的模具企業增長,中國模具企業也將面臨很大的挑戰。
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教授級工程師鄭勇福先生給我們做了《中國軌道交通鈑金件生產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報告。報告內容包括軌道客車鈑金件的生產組織方式,軌道客車鈑金件類型,以及高鐵、地鐵走出國門零部件采購模式等。
2017年9月22日上午的會議主題是經驗分享,工藝與技術專場由中國鍛壓協會副理事長金萬軍主持,管理專場由中國鍛壓協會副理事長代表,羅勇先生主持。
在工藝與技術專場,首先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閆沁太先生代表單德忠副院長為我們帶來了《超高強鋼熱沖壓關鍵技術裝備應用及發展》的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熱沖壓成套裝備集成技術研究、熱沖壓模具設計與快速制造技術、熱沖壓技術的應用情況、熱沖壓技術發展趨勢等。為進一步推動汽車輕量化技術的發展,超高強鋼熱沖壓技術出現使得零件強度更高、集成度更高、可定制強度三大趨勢,逐步實現“材料——結構——性能”一體化。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沖壓規劃高級經理童亞平先生介紹了《上海大眾沖壓件規劃及發展》。主要內容為沖壓設備工廠布局、各工廠歷年生產車型(詳細介紹了安亭、南京、儀征、寧波、長沙工廠的沖壓設備);上海大眾沖壓件加工深度;外購件模具供應商的評價體系、外購件模具開發流程、外購件發包形式等。
德國Otto Bihler公司國際銷售主管Mr.Theo Angerer為我們介紹了Bihler公司的概況。公司成立于1953年,從只有三個人的小作坊,成長為全球擁有900多員工的沖壓、成形、裝配、焊接和專注沖孔技術的CAD軟件的全球領先公司。BIHLER生產線生產的零部件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接插件、醫療等行業,生產效率極高。其在機械制造領域擁有的先進加工設備,為客戶提供交鑰匙解決方案的能力。他們不僅在加工工藝方面可以提供工藝整合,同時我們還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統,為客戶提供專業軟件。
江蘇中興西田數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清林先生帶來《中國伺服技術》的報告,報告主要分為伺服壓機近期的發展特點、伺服壓機導入遇到的困惑、中國壓力機廠家對伺服壓機的開發、中興西田伺服壓機的發展現狀、伺服壓機的應用案例的介紹五個方面。
廣州三池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安藤清先生給我們介紹了三池公司中國市場的開拓情況,詳細介紹了日本三池及廣州三池概況、日本三池發展歷程、日本三池投資中國的背景及戰略、三池集團的業務合作、中國市場的未來走向與展望等內容。大家都知道德國企業多為汽車2、3級供應商,歷史悠久,規模大,有很強的研發和服務能力。隨主機廠或功能零部件企業進駐中國,隨外資用戶企業的發展而發展。最近幾年,德國企業發展勢頭超過國內自主品牌的沖壓專業企業。而日本企業與德資企業的情況基本相同,唯一區別,就是日本沖壓專業企業為日系汽車主機和功能零部件企業配套。
美國創邁集團董事長Mr.P.J.Thompson為我們展現了創邁的發展歷史,重點介紹了創邁的生產業務,其客戶分布在全球各地,為了服務好亞洲和中國分公司的客戶,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從此在中國市場開始了嶄新的合作。美國企業與德資、日資企業發展情況相同,但服務世界各國汽車企業,其中包括我國自主品牌的車企和零部件企業。
深圳市固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金華先生的報告為《中小板材成形企業經營管理分析》。田金華先生指出,我國中小板材企業沒有形成規模化管理,企業規模小、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競爭激烈。企業應該把管理作業流和信息流系統化,從而打造一個信息化管理平臺,讓管理看得見。
無錫鵬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談正光先生介紹了《我國中小沖壓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我國沖壓專業企業,絕大多數屬中小企業:勞動力成本逐年升高;產品技術含量低,同質化競爭嚴重;沒有議價權、定價權;原材料成本提高,人才難求、難留、難用。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提高產品附加值,減少人工的使用;工藝研發同步進行;利用好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推動企業現代化建設。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要加強品牌建設——走差異化經營之路、避免企業間惡性競爭;苦練企業內功——豐富企業內涵、擴大市場外延;注重環保節能——實現綠色成形、可持續發展、做百年企業。
企業參觀
2017年9月20號和21號的下午,參會代表分為A、B兩條線參觀了八家沖壓鈑金企業。A線參觀企業為蘇州寶馨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東風精沖工程有限公司、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區分公司、億和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B線參觀企業為蘇州三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蘇州華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嘉華電子有限公司、昆山達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9月19日
第52屆ICOSPA國際金屬板材聯盟會長會議
2017年9月19日在蘇州白金漢爵酒店召開了第52屆ICOSPA國際金屬板材聯盟會長會議,會議有來自6個國家協會的25位代表出席。具體名單如下:
FIMMEF
Catherine Larroque,Richard Pinet和Jérôme Delabre。
IBU
Bernhard Jacobs, Dr. Gerhard Brüninghaus, Stafan Maass, Michael-Alexander Huhn, Stefan Brueninghaus, Joachim Hauss 和 Wei Chang。
CBM
Geraldine Bolton
JMSA
Noriko Kobayashi,Nobuhiko Kobayashi 和Ryuichi Takagi。
CCMI
Jin Zhang,Lu Dai ,Hui Shi,Weiguang Tan,Deng Chen,Wanjun Jin 和 Zhengping Gong。
PMA
William Gaskin,David Arndt,Roy Hardy 和Ralph Hardt。
會議主要討論了ICOSPA大會的籌備情況以及聯盟未來發展問題以及下一屆輪值會長的等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ICOSPA輪值會長談偉光先生向各位來賓致以歡迎并希望各位代表都能在會議上有所收獲。 張金秘書長為代表介紹了本次大會的日程以及協會年度活動要點。
每個國家都做了一個簡短的國家經濟情勢的報告,囊括了經濟立場的回顧和前幾年各協會所相應做的活動、進展以及在下一次會議前做的2018展望。
法國協會 (Presenter: Mr. Jerome Delabre)
2015年至2016年,法國沖壓業增長3.8%,整體經濟增長2.6%。 金屬成形業在2016年也上漲了; 機械工業除農業機械外上漲2% 。精密金屬成形幾年預計漲4%,比往年多1.5%。 法國協會現在有15家國內會員,其服務重點側重于財政、法律和環境等問題。
2017年,法國巴黎國際工業配件展覽會 MIDEST和德國斯圖加特BlechExpo展覽會吸引了很多人,法國組團參加并且拜訪了德國舒勒公司和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以及摩納哥的技術企業。法國的研發課題主要關注設備、模具、原材、材料處理和標準化。 以制造工藝為中心的其他技術研究有熱成形和屬旋壓模擬,以及相關模具等。此外,法國協會很關注鋼材價格和模具設計、制造和使用的培訓。
德國協會 (講演者: Mr. Dr. Gerhard Brüninghaus)
協會目前運營穩定,每年提供重要的服務和舉辦的活動有76個,以幫助會員公司成長。 IBU還專注于流程化建設,以幫助小公司保持競爭力。 高質量需求是汽車行業的關鍵問題 - 電動汽車等話題將是一個挑戰。 生產轉移到低成本國家是另一個關心的問題。此外,人才的缺失以及專業培訓也是主要的問題-勞工制度很嚴格,難民的涌入對于初級市場還沒有較大的幫助,但是可能從長遠看有一定幫助。 因此,自動化目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實現制造技術的靈活性,在較低的產量水平上應變得更加自動化是追求的理想。 工業4.0正在慢慢興起。 供應鏈中的供應商發展是關鍵。近期的主要問題是電力能耗問題,以及提高材料利用率和能量效率。 此外,當先面臨的問題新一代人的工業態度問題,共享經濟的興起將如何影響我們。
英國協會 (Presenter: Ms. Geraldine Bolton)
英國經濟形勢保持樂觀 - 利率很低,為0.25比0.50,英國央行預計加息。 去年失業率為4.4%,今年同期為4.9%,一季度至二季度GDP增長0.3%。
關于英國脫歐的話題,金屬成型行業受影響,需要繼續談判; 許多談判正在進行,并經常發生沖突。汽車業仍是重要產業 - 營業額達716億,板材成形業營業額達189億英鎊,在英國約有16.9萬人從事制造業,超過814萬人在汽車供應鏈上。 有九家主要的高檔和跑車制造商,六家一般汽車供應商,這些廠商為英國經濟做出了主要貢獻。 航空航天是全球第四大產業,2016年全球市場份額為6.4%,目前非常關注英國脫歐帶來的影響。建筑業, 產量上升1.3%,2018年預計上漲2.4%。與低成本國家相比,家用電器生產商的成本更高 ,約有681億美元的出口。 另外,目前正在建設一條連接倫敦和西部的高速鐵路大型項目。這對于板材成形行業是一個好的事情。英國的金屬成形行業協會目前的重點是協助企業開展供應鏈管理、技能培訓、研發和尋求可持續性發展的模式。
CBM發布了一份新的采購商指南,并正在努力建立新的采購團體,以幫助其成員集體采購。 此外,CBM還出版雜志,名為“Metal Matters.”。CBM 同時也關注政府的事務,開辦了一個新的培訓中心,并設立了“mini press shot”,幫助人員接受培訓、知識更新和學習。
日本協會 (Presenter: Mr. Rryuichi)
大勝先生是日本沖壓協會的新任會長(大勝企業有近200員工)
JMSA現在有350個會員單位,包括設備商和制造商。主要活動包括研討會,建立大學研究委員會,支持ISO認證,安全與環境研討會,出版新聞簡報等。就日本企業的經營狀況而言,由于地震和經濟增速不佳,2016年與2015年相比大幅下降。汽車占日本制造業市場80%,其余20%為機械、電氣設備、家電、農業和精密設備。日本政府出臺了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并通過了一個新的分包法規,專門幫助汽車行業。政府還建立了硅谷的D實驗室(D-Lab),一個專注于汽車行業的新電動汽車相關問題研究,推廣創新技術和共享等,并分析這些趨勢可能會對行業造成的影響。
美國協會(Presenter: Mr. Roy Hardy)
今年PMA已經成立了75年了。在美國,商業環境比較穩定 - 典型的夏季減速。訂單/出貨量,訂單 2017年6月份比2016年6月份下降15%; 2017年7月與2016年6月 漲了5%。 出貨量具有相似的模式,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通常都是“持平”的。
從2014年到2017年7月,國內生產總值(GDP)趨勢在增加。 PMA會員數量得到了增長,目前約有800家會員企業,汽車企業是最大的部分(約占40%)。 Dave Arndt發起了以教育,再次啟動和宣傳為重點的新主題。 關鍵問題包括營業稅改革、研發信貸、折舊、環境問題、安全和勞動法等。 在由PMA主辦的主要展覽中,FABTECH將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今年11月6-9號將有7萬人參加。PMA還會每季度發行出版物,包括MF,FPN和3D MP.
PMA目前推行的一項新舉措是基于網絡的學習 - 將在未來2年內投資200萬美元 - 開發新的內容并以英文和西班牙文呈現。
3) 有關ICOSPA組織的熱點及解決方案
ICOSPA常務秘書張瑋提議審議去年在北京舉行的會長會議的決議。大家同意ICOSPA不需要設置一名副會長。 ICOSPA將支付高達6000歐元的ICOSPA會長國的費用,這些費用與履行聯盟的職責有關。需要提供官方收據,并需要秘書處的批準。
根據去年的結果,如果條件允許,未來的會長會議應該與展會聯合舉行。 例如 - 今年,訪問了中國METALFORM展覽會。 然而,由于各協會的能力有限,大家還是關注在展會期間陪同及住宿費用高昂。 結論:這僅是一個建議,但不是一個要求。 (*每個國家都應該將其國家即將舉行的展覽會日期發送給ICOSPA網站)
財政報告– 秘書宣讀了2018年預算:目前來講是4萬歐元。
章程修正案和輪值主題
中國鍛壓協會建議成員協會有義務促進和協助ICOSPA組織的發展,包括引入尚不是成員國的潛在國家協會,以及相互促進聯盟活動等。
張金秘書長對于促進ICOSPA做出了最大努力并提出了他的觀點和主要挑戰 - 例如,中國鍛壓協會今年在全球范圍內發出了大約6000個邀請 - 但只有極少數人似乎認可ICOSPA并了解其服務目的和這個聯盟可以帶來的好處。 CCMI再次強調會員協會應分擔邀請新會員的責任,以加強ICOSPA的影響力。
對于輪值主辦會長會議,中國鍛壓協會已經準備好在2018年舉辦即將到來的第三年會議。此外,CCMI還表示將邀請印度,韓國和其他有意向參加聯盟的國家協會作為嘉賓參加,同期也將舉辦一個展覽會或其他活動。
德國協會的Gerhard Brueninghaus博士建議修改章程,以維護ICOSPA三年主席職位,但可以由主席國會長會議決定會長會議。
英國協會發言并介紹下一屆輪值準備
英國已經確認成為下一屆的輪值會長國。Geraldine Bolton 女士代表英國協會發出邀請,要求在2020年在英國舉辦下一屆大會 -Bolton認為,通過舉辦一個成功的活動,可以讓ICOSPA的知名度更高。 此外,Bolton指出,英國的鍛造和其他行業正在采取更好的措施,促進成員公司之間的溝通。 Bolton女士表示舉辦ICOSPA會議會是一個挑戰并為協會引起財政困難,尤其對于像英國一樣的小型協會。因此,CBM主張ICOSPA不僅要在大會本身,而且要在輪值期間,在財政上更多地給予規劃。CBM就上述事項表達他們的特別要求--Bolton女士指出,考慮到ICOSPA財務部門目前的財務平衡,也許有些資金可以用于“ICOSPA小組項目”,看看是否通過一些活動項目中在提高ICOSPA知名度。
PMA的Dave Arndt先生也支持這個建議。 人們一致認為,會長會議時間越長討論的越有意義,可能會有助于改善ICOSPA – 可以討論電動汽車以及圓桌會議等問題;。
ICOSPA大會秘書
提醒會員協會準確的向秘書處提交為更好完成ICOSPA目標的所需信息。
ICOSPA 秘書張瑋將在2017年末退休,鑒于過去十年秘書處常設在歐洲,建議德國IBU協會在2018年帶頭接管,并在2019年英國擔任輪值會長國時接任。有人建議將秘書處的地點與下一屆大會的東道國結合起來,這樣就給了ICOSPA更多的日常性的思考。
強化ICOSPA互聯
來自PMA的Ralph Hardt先生也談到了我們如何激勵ICOSPA會議的關鍵問題,包括如何拓展其國際網絡,并建立“ICOSPA輿情”吸引與會者 。更具體地說,Hardt先生敦促有必要加強ICOSPA的溝通。 他提到,會長國作為一個組織的領導小組,我們需要合作,把ICOSPA的愿景和價值傳遞給其成員,找到方法將我們的成員整合到ICOSPA中,并使用ICOSPA作為載體來提高效率。 提出了一些加強ICOSPA的建議,包括建立交流和共享移動概念,成為以市場為導向來舉辦其他活動。
張秘書長同意Hardt先生的意見,并指出為開好買三年一屆的大會,建議每個ICOSPA成員在每個大會上都組織一些演講。 此外,CCMI還建議,應該鼓勵業內一些大的供應商公司提供資源和主題,以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加入組織。
IBU的Gerhard Brueninghaus先生同意,ICOSPA應該提供更多的便利,并且內容需要升級。 Brueninghaus先生建議各會員協會準備一份“調研”,確定如何改進ICOSPA及其應提供的價值的“主題”和“想法”。 換句話說,“調研”應該包括所關心的問題,每個國家協會想提出什么樣的潛在解決方案。CCMI張金先生進一步表示,他曾在過去的33年里舉辦了許多鍛造行業的大型成功的活動,并深知所有成員提交進行調研工作的提案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幫助活動開展,也會鼓勵會員協會做出貢獻。
4) 結束語
ICOSPA輪值會長談偉光先生感謝所有到場嘉賓,并且預祝英國下一屆的ICOSPA會議成功舉辦。作為2016年-2018年的會長,為下一屆會議成功舉辦,談偉光先生將非常期待中國鍛壓協會和英國協會共同合作。
9月19-22日
2017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覽會
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覽會是國內唯一專注于沖壓、鍛造和鈑金制作行業的專業展覽會。在廣大展商的大力支持下,2017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覽會于2017年9月19-22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一號館落下帷幕,本屆展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本屆展會共吸引了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265家展商,以及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2,643名專業觀眾,展覽面積20,000平方米。同期舉辦的“鍛造、沖壓及鈑金制作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共推出65場報告;現場對21家展商29個型號的先進技術和裝備進行推介,并從50家展商的參評零件中,評選出“神工獎”優質獎和表揚獎各22件,進行了表彰。
本屆展會時逢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舉辦的第十二屆,展覽會現場,根據合作緊密程度評選出20家企業,作為“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覽會—最佳合作伙伴”進行表彰。同期成功舉辦的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22nd IFC)、第十九屆國際金屬板材成形會議(19th ICOSPA Congress),吸引了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共計750余名企業決策者參觀展會,全力打造中國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的<九月節>,突出行業大聚會和信息大交流的行業特色,致力于凝聚企業、發展行業和提升產業。
作為專業展覽會,我們在邀請觀眾上下了很多功夫,2017年5月份就確定了3個智能化發展論壇形式,并逐步確認報告場次,尤其是針對我們特別邀請的報告單位: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北京歐曼重型汽車廠及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參展商名錄提前一個月在網站和微信網站免費發布,并且印刷在展前預覽和參觀指南上,直郵到潛在客戶手里。
本屆展會對郵寄名單進行了著重整理,對全國范圍內的汽車主機廠名單進行了特別篩選,同時分別整理了汽車、家電、電子、網絡、通訊、機械、航空和航天等20個行業,40多家中字頭制造業協會及其理事單位名單;與2015年上海展會相比,觀眾覆蓋行業由18個增長到23個。邀請采埃孚、住友、達涅利、永久電力、利納馬、博世、吉凱恩、日產、舍費勒、TTI和一汽等采購商團隊現場參觀展會;組織無錫鍛壓協會、無錫模具協會和海安縣鍛壓機械業商會等地方協會組團參觀。
本屆展會的宣傳工作,特別是對展商的宣傳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展會現場,CCTV9《匠心》欄目組專程前來對多家展商進行了專訪。開展前,展會還獲得了包括中國工業報和機電商報等40多家專業媒體的軟文和廣告報道,以及網易網、TOM網、光明網、中華網、中國網、和訊網、第一財經網、大眾財經網、浙江熱線、上海熱線、東方網、汽車大世界網和環球汽車網等30多家主流公共媒體曝光。
在微信大行其道的今天,微信宣傳已經成為我們展會,特別是對展商宣傳的重要方式之一,展覽會的微信公共賬號有1.8萬多人,包括聯用中國鍛壓協會其它部門公共帳號進行的宣傳。在展商宣傳方面,我們依據展商提供的素材,整理編輯發布了200多家展商的宣傳微信,推出了10個展商的微信專題,并在展前,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優秀展商推薦”這一宣傳模式,這些都是金屬成形展免費為展商提供的增值服務。
本次展會我們仍然堅持采用傳統和現代方式相結合,對展會和展商做了廣泛的宣傳。總計,展覽會和展商宣傳覆蓋到了約8萬多家企業的20多萬人。
本次展會與《鍛造與沖壓》、《鈑金與制作》、維德視頻網和中國鍛壓網等專業媒體有了深度合作,持續和深度報道了展商和展會,展會亮點的專題文章對幾乎所有的展商都有提及。我們建議,凡是有技術創新和亮點的展品,都可以聯系上述媒體采訪和發布消息。
觀眾的數量和質量是展商滿意的根本,對此我們一直抱有清醒的認識。不管是宣傳還是組團都是希望更多的專業觀眾到達現場。在現場,我們聽到許多展商的贊揚,也聽到一些抱怨,對于觀眾人數,我們永不滿意,我們將繼續努力,擴大宣傳和增加直接觀眾邀請,爭取讓展商的每一份投入都能獲得更好的市場回報,建立更好的企業形象,獲得更多的客戶和優質供應商,建立更加廣泛的行業和媒體鏈接。
當前,我們升級和完善了網站,實現了在線報名、提交資料、預定服務等,簡化了申報程序。我們還優化了搭建、運輸等服務流程,提供了更加完善和透明的套餐服務,我們將繼續為簡化服務和降低參展成本努力。
為了讓展商的投入更加有效,尋找更多潛在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我們將專業觀眾名片分批掃描錄入成電子版本,免費提供給所有的展商。我們也建議所有展商給潛在客戶郵寄樣本和寫信進行回訪時,不要忘記我們金屬成形展的觀眾。我們認為,參加任何展會,展商能花點時間給觀眾回訪,會極大地增加參展的效果。
另外,今年的主場運輸方,現場操作時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在現場已經勒令其進行整改,并向部分展商賠禮道歉。今后,我們會加強學習運輸和吊裝方面的專業知識,為展商營造一個更好的搭建環境。
再次感謝賬上的參與,祝展商門生意興隆、蒸蒸日上!
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配套活動精彩不斷
1、“神工獎”優質金屬成形零部件評選
此次參加“神工獎”評審的企業有50家,參選零件共44個件。熱模鍛企業參選數量最多,占參選企業總數的43%;沖壓企業有兩家,占總數的10%。我們最終確定了22個優質獎產品,22個表揚獎產品。
2、優秀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設備供應商推薦
今年我們對所有展商進行篩選,從創新性、新技術的應用情況以及攻克難點等多方面,重點推薦了21家展商的29個型號規格的鍛造、沖壓和鈑金技術裝備,供業界參考采購。獲獎企業名單如下:
今年我們對所有展商進行篩選,從創新性、新技術的應用情況以及攻克難點等多方面,重點推薦了21家展商的29個型號規格的鍛造、沖壓和鈑金技術裝備,供業界參考采購。
3、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覽會最佳合作伙伴獎
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展覽會及同期配套會議自2004年創辦,邀請國內外一流的企業參展、講演和參觀業內標桿企業,促進行業進步。
如今,這項活動已經走過了十二屆,累計有近千家展商參展,攜帶最新、最適用的產品進行展示,貢獻了近900場精彩的講座,累計有16萬的專業觀眾參觀,大約5萬多行業人士聽取了各種講座,約6000多人通過這個平臺參觀了40多家標桿企業,從中受益。
為了感謝這十二年來眾多展商、講座企業、被參觀企業以及地方協會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我們決定在第十二屆的展覽會現場,對參與度活躍的企業和組織給予表彰,感謝他們為行業進步和交流做出的杰出貢獻!
4、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智能發展論壇”
中國鍛造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
本次論壇網上注冊共183人,演講嘉賓21人,共計參會人數204人,現場實際參與簽到101人,報告共計21場,有來自展商也有單獨邀請過來的,整體反饋還是不錯的,大家對智能化這個話題還是相當重視。
鍛造 報告單位
《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及相關政策解讀--聚焦智能制造 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
融合互聯 智能制造-用友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鍛壓力機與自動化案例分享 小松產業機械(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化下料技術應用案例分享
杭州精衛特機床有限公司
機器人在鍛造生產中的應用 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高性能鋁合金汽車輪轂鍛造成形數控生產線 天津市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
智能化鍛造感應加熱技術應用案例分析 山東榮泰感應科技有限公司
傳統鍛造線的全自動化生產與信息化 南京力泰自動化檢測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面對鍛造行業的智能工廠平臺的規劃和實現 北京機電研究所
智能化鍛造工廠建設案例分享 湖北三環鍛造、北京機電研究所
冷溫精鍛伺服化 & 國產化 江蘇中興西田數控科技有限公司
汽車鋁鍛件的相關熱處理介紹 蘇州工業園區久禾工業爐有限公司
精密鍛造及模具智能生產車間建設
江蘇大洋精鍛有限公司
智能化鍛造模具焊接修復技術
美國萬得模模具焊接公司
智能化精鍛關鍵技術研究應用與智能化鍛造廠的設想及目標 上海交通大學
鍛造生產工藝中脫模劑的應用 北京名華時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中國鍛造行業技術、經濟數據發布
中國鍛壓協會
伺服直驅時代來臨,引領螺旋壓力機潮流 湖北凌頂科技有限公司
鍛壓機器人系統技術發展 連云港杰瑞自動化有限公司
自動化焊接技術在模具修復中的應用 優瑞卡(大連)焊接技術有限公司
9月19日
中國沖壓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
2017年9月19日,中國沖壓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開講,持續進行了3天。本次論壇圍繞著"智能化技術、智能化設備、智能化系統、智能化建設"展開討論。進行數十場專業報告,從行業政策解讀、互聯網步入生產系統、伺服沖壓技術、工廠信息化建設、沖壓車間規劃、熱沖壓技術、行業經濟數據解讀等,全方面、多角度了解當前沖壓行業現狀。以下為論壇第一天的現場報道:
協易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服務處副總經理姚朝欽先生做了題為《全球伺服沖壓智能化發展》的報告。
姚朝欽先生在報告中指出,面對工業4.0的發展挑戰與新契機,協易堅守金屬成形核心專業,持續強化產品的銷售與服務,強化技術與產品開發能力,更同步提升軟性服務的能量,發掘客戶應用面需求,提供客戶真正所需的產品。因此,隨著市場波動,協易積極開發結合綠色與智能的伺服沖床全系列產品、拓展門型大噸位、推廣厚板加工金屬成形機種、提供涵蓋周邊設備自動化規劃服務,進入制造業服務化,期盼提供最完善的金屬成形方案給客戶,在這一波工業革命的浪潮下脫穎而出。
殼牌(中國)有限公司技術顧問丁偉先生做了題為《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報告。
丁偉先生指出,2017年,是殼牌工業潤滑油嶄新的一年。作為連續十年蟬聯全球潤滑油銷量第一的國際潤滑油品牌,一直致力于與客戶建立長期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探討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創新的潤滑解決方案,從行業協會、企業、服務供應商三個維度探討整個生態鏈,如何優化各個環節,真正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提供更為高效的潤滑解決方案。
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裝備研究所所長左世權先生做了題為《“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及相關政策解讀——聚焦智能制造》的報告。
左世權先生在報告中指出,我國制造業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已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大而不強"問題突出。未來中國將聚焦"五三五十"重點任務,分類施策,分布實施;到2020年,傳統制造業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重點企業全面啟動并逐步實現智能轉型;到2025年,構建新型制造體系,重點產業基本實現智能轉型。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離散行業總經理邵志俊先生做了題為《融合互聯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報告。
邵志俊先生指出,在新的發展形勢下,用友積極探索,基于對《中國制造2025》、兩化融合、互聯網+制造業等相關政策體系研究,結合對制造企業轉型智能制造需求理解,形成用友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用友總結制造企業智能制造實現路徑總結為"315",即三網融合、智能制造全景、五位一體(PDCMA )。PDCMA 五位一體模式為:P—個性化定制;D—設計制造一體化;C—多層次業務協同;M—智能化生產;A—智能化管理。
西班牙法格塞達公司汽車事業部銷售總監徐海華先生做了題為《伺服多工位壓力機的最新技術發展》的報告。
徐海華先生指出,隨著伺服直驅技術大量應用,越來越多的壓力機制造商將其作為主要產品推向市場。作為大噸位多工位壓力機知名企業,法格近年來陸續向市場推出大噸位公稱壓力范圍的多工位壓力機,滿足各種規格類型的結構件沖壓需求。帶來了大量實踐應用的最新技術信息。
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主任陳誠先生做 了題為《金屬鍛壓成形智能制造實踐》的報告。
陳誠先生強調,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揚力集團智能制造實踐的宗旨包括:為鍛壓行業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提供解決方案、研發智能化金屬成形裝備,支持客戶的智能工廠建設及推動鍛壓行業實現智能轉型。
蘇州網禾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管理咨詢高級顧問方蓓女士做了題為《智能車間整體規劃路徑及實踐分享》的報告。
報告從趨勢與現狀提出為什么要做智能化車間,從整體規劃分析什么是智能化車間,從實踐案例總結怎樣建設智能化車間。最后從計劃方式、工藝路線、生產流程、生產資源等方面展示精益管理與信息化的融合。
小松產業機械(上海)有限公司SE工程師殷迪凱先生做了題為《小松伺服壓力機HIF-200在新能源電池防爆片中的自動化應用》的報告。
報告主要包括了以下四個方面:1、小松伺服HIF 200-2特點與性能介紹;2、電池防爆片的行業以及伺服在其成形中的應用介紹;3、送料機在整線生產中的自動化應用;4、智能制造等相關內容。
博瑞達機械(蘇州)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俞雪良先生做了題為《精準高速沖壓及智能化工廠接口》的報告。
俞雪良先生強調,精密沖壓是保證高質量的前提,高速沖壓是保證海量生產的前提。現代化的沖壓工廠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資源。生產設備和過程漸漸實現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報告介紹了BRUDERER 最新精準沖壓技術,介紹了BRUDERER 沖壓設備為工業4.0準備的智能接口技術。
中國沖壓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第二天日程,一共進行了9場報告。報告內容如下:
馬波斯(上海)商貿有限公司應用工程師張孟蛟作了題為《沖壓監控與智能化生產》的報告。張孟蛟介紹了馬波斯監控在高速沖壓領域的應用:1、可有效保護機器;2、實時監控模具狀態,保護模具;3、可提供生物輔助助手,使監控狀態可直觀反饋給操作人員;4、獨有的模具聲音交互傳感器可監控跳屑;5、可集成進出料傳感器;6、可繼承下死點傳感器。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規劃科經理高義峰作了題為《沖壓件項目管理系統的應用介紹》的報告。報告分為以下幾方面內容:沖壓項目管理系統開發背景、系統開發時重點考慮的問題點、沖壓項目管理系統模塊簡介、沖壓管理系統在上汽大眾外購件模具管理中的應用。該系統2012年開發成功后,直接運用到上汽大眾ZP5外購沖壓件項目中,在運行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完善系統功能。5年的運行表明該系統非常穩定。并做出了如下貢獻:1、規范了項目管理過程中需要整理的資料和存檔方式。2、規范了項目流程,使項目管理變得更有條理性。3、提高了項目進度控制能力。4、極大地提高了項目管理效率。
北汽福田北京歐曼重型汽車廠IT 科科長李蕾作了題為《傳統沖壓企業智能數字化采集系統》的報告。李科長談到北汽歐曼重型汽車廠推進信息化建設源于2015年的一個課題討論。為了提高作業部的現場響應速度,自動采集設備停機時間、故障時間,縮短換模時間,公司自主開發,歷時兩年開發出沖壓工廠ANDON 系統項目。該系統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獲得了預期收益大于投入。生產數據采集準確率達到95%以上,生產KPI 指標值數據準確率達到98%以上。數據采集系統作為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已經完成,未來北汽歐曼重型車輛廠將繼續創新,爭取早日實現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
江蘇省徐州鍛壓機床廠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柯尊芒作了題為《伺服壓力機機器冷熱沖壓成形工藝及案例分享》的報告。徐鍛以成為智能鍛壓設備系統集成商為發展戰略,以成為中國高端智能鍛壓裝備領導者為發展目標。柯經理從伺服壓力機典型結構、伺服壓力機關鍵技術、伺服壓力機性能優勢、伺服壓力機冷熱成形案例分享、徐鍛產品發展戰略對公司進行了詳細介紹。提出了一些新技術、新趨勢,新時代情況下的沖壓線升級改造。讓我們對中國制造充滿了信心。
金豐(中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資訊課課長沈夫康作了題為《金豐"兩化融合理念與實踐"》的報告。論壇介紹了兩化(管理信息化、產品信息化)融合在金豐的成功實踐。包括管理信息化:1、生產要素標準化;2、生產管理信息化;3、安全管理信息化;4、供應鏈管理;5、RFID 考勤系統。產品信息化:1、"金豐云"與產品二維碼平臺;2、產品實時監測系統;3、產品遠程測試平臺。從應用層到傳輸層,最后再到硬件設備底層,層層累加,最終實現"兩化"融合。
深圳市創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應用部經理唐純作了題為《沖壓行業料帶激光連接解決方案》的報告。料帶激光焊接系統是創鑫激光推出的高可靠性、高效率的行業焊接解決方案。采用模塊化設計,結構緊湊、操作便利、移動自如、工藝靈活,隨時切換連續焊接、斷續焊接模式。料帶連接表面光滑平整,強度與母材相等,滿足自動沖壓與后續注塑要求。報告從料帶激光焊接解決方案、中高功率激光焊接案例分享、激光清洗解決方案、激光表面改性案例展示了激光焊接的強大力量。
天津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韓寶奎作了題為《輕量化材料復雜結構先進成形技術:關鍵技術、裝備及應用》的報告。天鍛打造先進制造業技術高地,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初步形成以航空、航天、汽車、高鐵等領域的先進智能、精密、可控的成形工藝為導向,開展高端裝備制造、生產線集成、工藝零件及模具開發等業務,為用戶提供完善的產品解決方案。以內高壓充液成形工藝,蒙皮拉伸工藝,和沖裁工藝等先進零部件精密成形,提供完整工序的智能化裝備,并通過各工序之間的自動智能銜接,為多工序成形工藝提供完整服務。
中安重工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令偉作了題為《配套智能沖壓車間規劃方案》的報告。張令偉談到,隨著主車廠產量的提升以及車企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中小件沖壓越來越多的向配套企業流轉,對廣大的配套企業來說,機遇越來越大。同時中小件也面臨單價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人工成本高居不下等諸多挑戰。報告著重介紹了中小型件解決方案,包括雙點同步串聯式沖壓生產線(機械手)、雙點串聯式沖壓生產線(機器人)、1000~3000噸多工位自動化沖壓線、400~1600噸級進模自動化沖壓線、500~1250噸開卷落料線。并詳細講解了新建車間規劃等細節問題。
上海龐軒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文東作了題為《沖壓廢料線的應用》的報告。周文東提到公司生產的排屑,為沖壓行業的廢料處理開創了先河。以往的廢料排屑,多半是以人工接納、收集、運輸、裝箱,最終才到達廢料池,過程不僅繁瑣,而且費工費時,成本相當大。針對此種現象,自主研發,開發出了V型刮板輸送機、W 型刮板輸送機、螺旋形廢料輸送機、鏈板型廢料輸送機,以及綜合方案排屑系統,數控控制系統。利用自動化技術大大節省了地面空間,同時也提高了車間空間利用率。
中國沖壓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進入最后一天報告內容如下:
中國鍛壓協會行業研究員劉永勝作了題為《我國沖壓行業運行情況》的報告。
報告中提到企業毛利達到15%~20%,凈利達到7%~10%都是發展相當不錯的(國內最好的企業毛利能達到35%,凈利達到20%)。中國鍛壓協會對100家板材加工企業進行抽樣調研,2016年純利潤(稅后)平均為7%。行業難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材料、模具、高端設備、市場、人員、技術開發、投資建廠、自動化生產線等方面都做了詳細介紹。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韋勇作了題為《低速大扭矩直驅伺服系統在伺服壓力機上的應用》的報告。
公司擁有兩大戰略核心業務: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統。
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為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自動控制完整解決方案,同時具備數控系統、電液伺服系統和交流伺服系統三大技術平臺。
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統:基于自主核心零部件及國際一流機器人技術團隊優勢,以工業機器人本體為切入點,形成從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到機器人集成應用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并以此為基礎打造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智能制造新生態。
PRONIC SAS中國區銷售經理祁德波作了題為《PRONIC 模內自動化攻絲與鉚接方案》的報告。
法國PRONIC 公司作為模內自動化攻絲和鉚接方案的世界領導者,致力于為國內汽車沖壓廠家提供富有競爭力的模內解決方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祁德波提出自動化模內攻絲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乘用車發展趨勢向好、人力成本大幅提高、新材料開發及成本控制、以及一系列新工藝開發。通過自動化模內攻絲增加了螺紋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及人力成本。
上海松科快換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邱廣偉作了題為《智能化快速換模》的報告。
邱廣偉講述了快換的由來。"快速交換"是由日本工業現場改善專家新鄉重夫先生于1969年在豐田汽車以1000噸壓力機由四小時換模時間,歷經6個月改善降到1.5個小時換模時間,再經3個月改善,徹底將換模時間降至3分鐘之內得案例所提倡的技術。同時也成為精益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該技術擁有適用大批量、小批量生產、不同零件不同工序的快速切換、端拾器智能快換、模具對應工件配方智能管理等功能。
東營廣大金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曉琪作了題為《詳解熱沖壓零件梯度強度解決方案及加熱爐的構建》的報告。
報告主要分為三部分內容:技術背景、解決方案、未來發展。對于未來技術的發展,任曉琪認為未來加熱爐將擁有梯度強度(軟區)功能、并線生產管類氣漲熱成形零件功能;將這些功能化模塊整合到加熱爐內或外部,并可以將功能模塊添加到已有的生產線中。
凱達威爾創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王興志作了題為《無線裝置型電子模高指示器在沖床上的應用趨勢》的報告。
模高指示器(DIE HEIGHT )是應用在沖壓設備上,用來顯示模具閉合高度和控制高度行程的。它是精密沖壓的必備配件,它的精度關系到沖壓產品的精度和模具調整的便利。經過兩年的現場工程測試,性能已經達到日本AIDA 標準。同時王興志提出下一步將繼續開發市場,開拓相關領域。
印度機械制造協會代表作了題為《印度金屬成形行業發展及未來市場需求》的報告。
印度機械工具制造協會工作人員在宏觀上介紹了印度整體制造業情況及細分的金屬成形領域現狀、未來及政策解讀。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進行,印度作為新興的巨大市場,也將為國內相關企業與展商帶來商機。
中國鍛壓協會副秘書長齊俊河作了題為《中國金屬板材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的報告。
齊俊河主要介紹了中國經濟及金屬板材加工行業、中國金屬板材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中國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發展的思路三方面內容。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成立晚,規模小;用戶雜,專業化程度低;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低;企業經營模式粗放;大批量、長期穩定供貨能力差;生產一線人才缺乏。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提高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專業化水平;提高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精益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強中國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人才培訓和培養。
結束語
本次論壇圍繞著"智能化技術、智能化設備、智能化系統、智能化建設"展開討論。3天內的數十場專業報告,從行業政策解讀、互聯網步入生產系統、伺服沖壓技術、工廠信息化建設、沖壓車間規劃、熱沖壓技術、行業經濟數據解讀等,給與會者帶來解讀行業以及了解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一個全新的視角解讀,達到了預期效果。會后主辦方將總結經驗與不足,爭取明年的智能化論壇上一個新臺階,同時也期待與會嘉賓的再次參與!
沖壓論壇日程總覽:
沖壓 報告單位
智能化沖壓生產線成果分享 協易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殼牌(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及相關政策解讀--聚焦智能制造 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
融合互聯 智能制造-用友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多工位壓力機的最新技術發展
西班牙法格塞達公司
工廠MES系統開發及建設案例分享
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壓力機生產線的優勢分享 蘇州網禾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小松伺服壓力機HIF200-2在新能源電池防爆片中的自動化應用 小松產業機械(上海)有限公司
高速沖裁、成形和連接復合成形技術 博瑞達機械(蘇州)有限公司
沖壓監控與智能化生產 馬波斯(上海)商貿有限公司
汽車沖壓件管理的應用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福田沖壓工廠信息化建設經驗分享 北汽福田北京歐曼重型汽車廠
伺服壓力機熱沖壓應用案例分享 江蘇省徐州鍛壓機床廠集團有限公司
信息化工廠建設的案例分享 金豐(中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沖壓行業料帶激光連接解決方案 深圳市創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航空航天復雜薄壁零件智能化柔性成形技術 天津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
中小件智能沖壓車間規劃方案 中安重工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沖壓生產線廢料排出技術及方案分享 上海龐軒實業有限公司
中國沖壓行業技術經濟數據調研報告 中國鍛壓協會
低速大扭矩直驅伺服系統在伺服壓力機上應用介紹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Pronic 自動化攻絲與鉚接方案 Pronic SAS
智能化快速換模系統 上海松科快換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汽車沖壓件案例分享 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詳解熱沖壓零件梯度強度解決方案及加熱爐的構建 東營廣大金科機器人有限公司
無線設置型電子模高指示器在沖床上的應用優勢 凱達威爾創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9月19日
中國鈑金制作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
由中國鍛壓協會舉辦的第12屆中國國際金屬成形展覽會(即第18屆中國國際鍛造展覽會、第12屆中國國際沖壓技術及設備展覽會、第12屆中國國際鈑金加工展覽會和第18屆中國國際金屬成形零部件博覽會)已于9月19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大幕,《鈑金與制作》雜志承辦的中國鈑金制作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如期舉行,本次論壇以"智能化技術、智能化設備、智能化系統、智能化建設"為主題,內容覆蓋行業政策解讀、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互聯、激光焊接技術、伺服折彎技術、智能化工廠建設等近二十場專業報告,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代表共聚一堂,暢所欲言。下面請跟著小編一起感受一下本次論壇第一天的精彩時刻。
活動現場首先是中國鍛壓協會舉行的慶祝中國鍛壓協會金屬鈑金制作委員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活動現場由中國金屬鈑金制作協會干事長宋仲平致開幕詞并主持會議。
蘇州寶馨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鈑金事業部總經理羅勇發表重要講話
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運行副總庾波對慶典活動致賀詞
常州市鈑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勇對慶典活動致賀詞
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華東運營中心總經理鄧升龍對慶典活動致賀詞
中國鍛壓協會行業研究室研究員劉永勝宣讀各位領導的題詞
中國鍛壓協會副秘書長齊俊河作了《中國金屬板材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的報告,報告首先對中國金屬板材加工行業狀況做了剖析,企業在生產能力方面2016年與2015相比能源和模具成本都有所減小,人均銷售額、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等有所增加。由于金屬板材加工企業成立時間短,規模小,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低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國制造業今后的發展,企業發展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⑴提高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專業化水平;
⑵提高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精益化生產能力;
⑶不斷提升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⑷加強中國金屬板材加工企業的人才培訓和培養。
慶典活動最后由寶馨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鈑金事業部總經理羅勇、中國鍛壓協會副秘書長齊俊河、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運行副總庾波、常州市鈑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勇、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華東運營中心總經理鄧升龍共同發布《中國鍛壓協會金屬鈑金制作委員會十周年文集》并向與會嘉賓贈送文集。
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經理楊靖給大家分享了《大族激光智能裝備應用與發展》,智能制造是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核心技術和主線 ,要想搶占新的技術和市場制高點,企業必須要做轉型升級,建設數字化智能工廠是企業發展必經之路,大族激光率先建立了五個數字化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光纖激光切割設備、FMS激光切割柔性生產線、激光焊接設備等一大批先進智能化生產設備使得大族激光穩步發展。
上海申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盛鑫,為大家帶來了最新的《智能化鈑金工廠建設經驗》。介紹了申脈研發的智能化鈑金制作管理軟件應用的實際案例,智能化鈑金系統的應用成功解決了,小批量、多品種、零件種類多、裝備復雜、加工周期短等離散加工出現的問題。為客戶提供了優良品質的可重復性,不良的可追溯性、質量研討的再加工指導。達到精準成本控制,使企業擁有更有競爭力的加工成本。
下午由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權給大家分析了《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及愿景展望--聚焦智能制造,如今我國制造業已成為全球制作業第一大國,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大而不強"問題突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作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面向個性化需求,在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基礎上,與先進制造技術融合發展形成的新型生產方式,智能制造系統由智能產品 、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等三個方面構成,通過實際在設備中應用,提升生產系統整體效率。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志俊《融合互聯用友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用友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應用在汽車配件、機械制造、電子電器、家居制造等領域,通過三網融合使制造業企業進入信息化3.0時代,通過構建制造企業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和五位一體模式(P:個性化定制、D:設計制造一體化、C:多層次業務協同、M:智能工廠、A智慧化管理)助力企業走向制造制造。
蘇州寶馨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鈑金事業部總經理羅勇給大家帶來的是《智能化鈑金工廠建設成果分享》,寶馨企業通過應用六大關鍵應用:1.集團統一平臺,2.多系統集成互聯,3.設計制造一體化,4.分層計劃體系,5.計劃執行一體化,6.精細化集團管理,踐行智能制造。以多系統集成互聯為特點的信息化平臺,設計制造一體化,夯實智能制造基礎。運用生產運營全流程系統化,顯著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向車間現場延伸,更精細、更敏捷。
2017中國鈑金制作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第二天持續進行中,首先由深圳市固泰科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苑春曉給大家帶來的是《智能化鈑金料庫系統案例分享》,報告分析了全球工業化發展狀態,產業新一輪的變革中,鈑金制作行業面臨著嚴峻考驗,企業必須具備先進智能生產能力,才能進一步穩定市場地位,使用柔性生產系統提升企業競爭力,共同推動產業升級,不斷把鈑金工業未來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推上嶄新的高度。
大族激光裝備智能集團經理劉建軍帶來《激光焊接技術應用案例分享》,激光焊接工藝包括:激光自熔焊,激光填絲焊,激光電弧復合焊,激光遠程焊,激光釬焊。采用激光加工可以促進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精度高,加工靈活性好,為企業節約成本等。
西閣瑪軟件系統(上海)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汪李帶來《智能化鈑金加工系統應用成果分享》,西閣瑪軟件為鈑金加工企業帶來板材加工信息化自動化解決方案包括:客戶資源管理,快速報價,產品組件管理,訂單導入,任務安排,全流程數據追蹤,物流管理,質量管理,財務集成和數據分析,為客戶帶來一條龍服務。
普瑪寶鈑金設備(蘇州)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鄧達志《純電動伺服折彎中心應用案例分享》報告中分享了普瑪寶伺服電動技術,擁有高度人性化設計,提高生產力,主動安全可在保障操作人員最高程度安全的情況下提供最大生產力。
山崎馬扎克(中國)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尚興寶《半導體激光機DDL新品介紹 》,半導體激光機DDL擁有高速伺服傳動結構,加速度達到1.8G,DDL在能源效率、功率密度上擁有很多優勢,高生產效率,厚板切斷面品質高,加工穩定,環保節能。配備大型顯示器和觸摸屏,提高操作性能。
金馬涂裝(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浩《粉末涂裝設備在鈑金行業的應用發展趨勢》,金總首先向大家介紹了靜電粉末噴涂設備的發展歷程,由手動噴涂設備發展成為自動化噴涂設備,擁有激光掃描技術,環保新工藝等特色的自動化噴涂線廣泛應用在家電、金屬家具、電梯等各行業鈑金加工中。
杭州祥生砂光機制造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龔開華《砂帶研磨及省人化去毛刺方案分享》,介紹了祥生公司為客戶解決拉絲板加工后有劃痕、污漬,激光切割后有毛刺、掛渣,毛刺割傷員工、客戶,表面處理等一系列鈑金加工出現的問題成功案例。通過案例我們可以了解,通過強有力的去毛刺設備,才能從源頭直接解決毛刺困擾的問題,確保下道工序中不會損傷員工和設備,制造出精度更高、質量更穩定的產品。
揚州恒佳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周浩《自動化在鈑金成形加工中的應用》,報告中介紹了揚州恒佳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研發了國內鈑金行業中第一臺全自動折彎機器人,用戶只需要操作人機界面就可實現上料、折彎和卸料的全自動化操作過程,大大減少勞動力。鈑金柔性生產線可實現激光切割單元、數控沖床單元、數控折彎單元的自動化供料、加工、下料、入庫等智能化運行。MES系統對單元的管理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設備利用率,實現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適用于處于不同信息化水平的企業。
2017中國鈑金制作企業智能化發展論壇最后一天精彩繼續!
諾亙(上海)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曹宇《激光安全保護裝置在折彎機上的應用》,激光安全保護裝置各系列產品可用于任何類型的折彎機上,所有產品安裝簡單,操作便捷,保證高速的折彎過程,確保折彎機原有工作效率和有效保護操作人員人身安全。
英國英視公司銷售經理孫威帶來《鈑金零件二維及三維尺寸檢測新技術》,由于鈑金零件的特殊性,人工卡尺測量效率低;大尺寸依靠卷尺,測量精度低;錯檢,漏檢發現不及時,容易造成批量報廢;首件檢測時間長,加工設備需停機等待測量結果,工作效率低。英國英視公司帶來全新的鈑金零件二維及三維尺寸檢測新技術-視覺檢測或機器視覺。二維平面檢測可以使用自動檢測模式,一鍵完成所有測量數據并保存。表面白光掃描系統通過激光掃描待測物體,生成空間云點,分析數據,自動生成檢測報告。檢測精度高,檢測速度快,減少人工成本,是企業最大利益化。
埃威迪(黃石)數控技術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王天健給大家帶來的是《智能制造系統助力工業4.0》,報告中分析了Cadman-suite 解決方案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流程和傳統鈑金加工的對比,Cadman-suit方案多個訂單可同時生產,優化半成品庫存,優化排版,減少板料浪費,機床生產效率穩定,綜合效率提高,實時收集機床工作信息,降低單個工件成本,在一個界面上安排生產步驟,生成加工任務后立刻將任務自動傳到選擇的機床上,保證訂單按時完成從而提供用戶的生產利潤和設備使用率。
深圳市交大思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聞知《中小鈑金企業的智能化之路》,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企業轉型升級的五大階段,階段一:初級工廠,工廠混亂、生產效率低、質量不穩定、客戶抱怨等一系列問題。階段二:進階工廠,核心技術亟待加強,處于產業鏈的下游;與歐美產品相比,質量存在明顯差距。階段三:精益工廠,沒有生產計劃,進度控制無追蹤;階段四:數字工廠,采用先進的IT技術支持制造過程規劃、工藝過程仿真與驗證、制造過程優化的業務手段,用來構造靈活和創新生產制造系統的數字化工廠。階段五:智能工廠,擁有智能化、知識化的工藝設計;柔興化、自動化的控制執行;信息化、實時化的傳感檢測。
題目 報告單位
中國鍛壓協會金屬鈑金制作委員會成立十周年慶典 中國鍛壓協會行業研究室
中國鈑金制作企業智能化發展報告 中國鍛壓協會行業研究室
大族激光智能裝備應用與發展 大族激光裝備智能集團
智能化鈑金料庫系統案例分享 深圳市固泰科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及相關政策解讀—聚焦智能制造 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
融合互聯—用友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鈑金工廠建設成果分享(案例) 蘇州寶馨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化鈑金工廠建設經驗分享(案例) 上海申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激光焊接技術應用案例分享 大族激光裝備智能集團
智能化鈑金加工系統應用成果分享 西閣瑪軟件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純電動伺服折彎中心應用案例分享 普瑪寶鈑金設備(蘇州)有限公司
粉末涂裝設備在鈑金行業的應用發展趨勢 金馬涂裝(上海)有限公司
半導體激光機DDL新品介紹 山崎馬扎克(中國)有限公司
砂帶研磨及省人化去毛刺方案分享 杭州祥生砂光機制造有限公司
自動化在鈑金成型加工中心的應用 上海融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系統在家電、電梯行業的應用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機器視覺在尺寸檢測中的應用 上海融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系統助力工業4.0 埃威迪(黃石)數控技術有限公司
中小鈑金企業的智能化之路 深圳市交大思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